中國大幅減少外資準入限制 為構建負面清單制度努力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任杰):7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最新修訂稿,面向社會征求意見。與以往的目錄相比,這份修訂稿對外商投資的限制性措施減少了約三分之一。分析認為,此舉標志著中國放松了外商投資管制,向構建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做出了更進一步的努力。
數據顯示,世界有70多個國家實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即政府規定哪些領域不開放,清單之外的領域外資都可參與。目前,中國對外資的管理采用《指導目錄》模式,從本質上看,還屬于政府審批制。但近年來,上海、天津等自貿區已經開始了外資負面清單制度試點。
中國國家發改委最新發布的這份《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稿,將原有的93條限制性措施減少到62條。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專家 陳鳳英 表示,這意味著,中國向建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邁出了更大步伐:“我們已經把針對外資的限制減少到了62條,這意味著在往‘負面清單’方向靠攏,或者說限制名錄變輕、變薄了。我們明顯地在走向一個‘負面清單’管理。當然,(針對外資)還涉及準國民待遇領域的管理,這都是我們未來的發展目標。”
此次修訂后的“目錄”由“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和“禁止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三部分組成。其中,限制外商投資的產業目錄共35條,如“核電站的建設、經營”要求中方控股、“廣播電視節目、電影的制作業務”對外商來說只限于合作。禁止外商投資的產業目錄一共27條,包括“武器彈藥制造”、“放射性礦產冶煉、加工,核燃料生產”等內容。
陳鳳英認為,修訂后的目錄將推進中國開展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進一步提高政策透明度,更好地發揮利用外資在中國經濟發展、產業轉型、改革創新中的積極作用:“對一般制造業來說,我們已經對外開放了。現在需要開放的是制造行業的高端和技術性領域。我們列出了禁止或限制的目錄,這樣,全球跨國公司尋求進入中國市場時,就會一目了然了。事實上,已經在逐步走向負面清單。”
業內人士分析,打造負面清單將提升中國市場的開放和透明度,也有助于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分析,從制定負面清單,到有效實施負面清單,牽扯到諸多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變革,這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我們國家一直在做努力,先后在三批自貿區都不斷提出和完善負面清單制度。我們一直在推動相關改革。我們希望在國內推行負面清單管理,對各類市場主體營建開放透明的環境。我認為,推出一個負面清單容易,但真正實現政府管理理念的轉變,實現‘法無禁止即可為’,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