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12月08日消息,海關總署發布11月進出口數據,11月以美元計價下,出口同比回升0.1%,前值為下滑7.5%,為8個月以來最高增速;進口同比回升6.7%,前值為下滑1.4%,為2014年10月以來最高增速。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海清FICC頻道陳曦分析認為,進出口大幅改善并非基數原因。發達經濟體經濟回暖,是中國出口回升的主因,人民幣貶值也利好出口。PPI回暖帶動進口大幅回升,背后實際是經濟周期進入上升階段。
詳文如下:
11月的進出口數據非常亮眼,但我們必須先搞清楚,進出口是真的回暖,還是低基數、虛假貿易導致的假象?
進出口大幅改善并非基數原因。11月,進口在基數大幅抬高9.7%的情況下增速回升8.1%,出口增速在基數不變的情況下抬升7.6%,基數因素實際是利空進出口的,這恰恰表明11月進出口回升的強度之大。疊加11月人民幣實際上繼續維持貶值勢頭,進口的實際回升幅度更大。
虛假貿易繼續受到打壓,本月進出口改善“真實無水分”。11月,我國對香港的進口為-60%、出口為-16%。同時本月我國特殊監管區出口增速為-20%。以上指標表明,本月進出口的改善“真實無水分”,并非虛假貿易所致。
從上面數據看,11月進出口并非基數原因或者虛假貿易所致,而是真實有效的回升。那么進出口大幅回升的原因是什么?
我們認為,一是全球PPI上行帶來的經濟上行周期;二是特朗普當選之后,發達國家經濟體帶動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回暖。人民幣貶值對出口有一定貢獻,但無法解釋為何進口飆升。
PPI回暖帶動進口大幅回升,背后實際是經濟周期進入上升階段。從歷史數據上看,PPI的同比增速與進口同比增速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相關關系。本月進口增速的大幅回暖,與國內的工業行業的出清密不可分。在大宗相關行業市場出清的情況下,經濟進入到周期上行階段,才是當前全球宏觀經濟最重要的不可忽視的現狀。
價格回升+主動補庫存推動經濟增長,目前內需好轉延續的證據越來越充分。什么造成了目前的內需持續增長的格局?我們認為,補庫存和價格回升是關鍵。2015年,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是在大宗商品暴跌下的“債務-通縮”螺旋,而2016年的經濟回升,也恰恰是因為這一螺旋的逆轉,帶來的企業信心的恢復和居民消費的穩定。自8月起,我國從去庫存階段進入到補庫存階段,工業企業存貨回升,但產成品存貨仍供不應求,內需旺盛帶動進口回升和經濟增長。
發達經濟體經濟回暖,是中國出口回升的主因,人民幣貶值也利好出口。數據上看,本月出口數據的回升主要來源于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其中,對美國出口增速由-5.8%大幅回升至8.08%;對歐盟出口由-8.83%回升至5.64%。對日本出口增速由-3%回升至3%。相比來看,我國對東南亞地區的出口增速為-2.67%,增速較上月繼續下滑。
對發達國家出口回暖快,對東南亞出口同比依然負增長,表明這一輪全球經濟呈現了“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傳導路徑,可能與11月特朗普上臺、改變發達國家的未來增長預期有關。我們認為,之所以11月我國出口大幅改善,發達經濟體進入經濟“快車道”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以PMI數據為例,11月美國PMI為53.2,為2015年7月以來最高;歐元區PMI為53.7,是2014年2月以來最高最高值。發達經濟體的同期復蘇,成為帶動我國出口的關鍵力量。
繼續強調我們提出的“股牛債熊”新時代,長期看好股市“健康牛”,長期看空債市。對股市而言,我們堅定認為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過,繼續看好盈利改善驅動的中國股市長期健康牛。對于債市而言,短期關注銀行“負債短缺”的變化,這是此輪債市調整的直接驅動因素,但長期更應當看到經濟增長、通貨膨脹以及央行貨幣政策的變化,這決定債券市場長期調整遠未結束。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