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情況。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司長吳曉在記者問的時候表示隨著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都遇到了新的挑戰。
一方面,玉米、稻谷等農產品出現階段性的產大于需,國內外農產品價差比較大,市場競爭力下降導致進口的壓力比較大,迫使我們不得不對2004年以來實行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等進行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更多的發揮市場形成價格的作用,降低價格的支持水平,短期內無疑將對農民的收入產生一定的影響。
另一方面,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邏輯之下,增長放緩、結構調整、動力轉換,近幾年無論農民工數量、工資水平、工資增速都在不斷下降,這種情況我們估計今后一段時間有可能還會持續。農民增收的兩大動力趨弱,導致2011年之后我國農民收入增長的速度持續下降。
吳曉表示,今年前三季度,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僅6.5%,為近年來的最低。從國際經驗看,日韓等國為提高農民收入和農業競爭力,均從完善農業產業鏈和供應鏈,發揮農業多功能性,發展第六產業等方面尋找適應本國特點的現代化現代農業發展的道路。
吳曉指出,下一階段要切實將推進農村產業融合作為新形勢下促進農民增收,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要途徑,將其與支持農村創新創業,推進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起來,著力完善農業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推進產業融合,加大對農村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促進農民更多的分享產業增值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