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1月外儲 減少691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1月30日,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516億美元,較10月底下降691億美元,降幅為2.2%。這一數據為連續第五個月下降,且再創今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降幅。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從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看,主要包括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由于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它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于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對此,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認為,11月外儲下降691億美元,且降幅創近十個月以來新高,主要受人民幣貶值預期和估值因素影響。11月人民幣貶值壓力有增無減,先后突破6.8、6.9,貶值預期加大,市場主體購匯意愿較強,結匯持續低迷。11月美元大漲,非美貨幣普遍下跌。其中,歐元下跌3.4%,日元下跌9%。加之美國等國債收益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匯率和資產價格變動帶來外儲下降300億美元左右。
“另外,央行調節市場供求關系也對外匯儲備有一定影響。未來外儲仍有下降壓力,但季節性因素消退后或將企穩。美聯儲議息會議臨近,美國新當選總統將于1月上任,美元指數仍將維持強勢。中國春節等季節性因素及新的購匯額度生效,都可能對資本流動構成壓力。但美元指數繼續大幅上漲空間有限,季節性因素消退后,人民幣匯率有望階段性企穩,外儲下降壓力或將緩解。”劉健表示。
有專家指出,從全球來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并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中國的外匯儲備是非常充裕的,覆蓋全部外債和六個月進口后還有充足的余量,況且近年來還有每年大約5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和1200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通過金融媒介供應全社會的用匯需求。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