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11月底,浙江省以323家境內上市公司數量位居全國第二。這其中,按證監會門類行業統計的制造業企業占比超過7成,股權結構為民營控股的企業占比接近8成。隨著近年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一些不利因素顯現,但浙江上市公司仍能專注主業、積極求變,努力破解發展中的難題。
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浙江上市公司在稅收、就業等方面也對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體現在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占地方經濟的比重不斷提高、稅收貢獻穩步增長、就業人數與薪酬等指標持續增長等方面。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指出,地方政府要加強產業政策引導,支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壓縮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促進轉型轉產。推動優勢企業強強聯合、實施戰略性重組,帶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形成優強企業主導、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事實證明,立足于民營中小企業居多的現實,浙江省政府積極落實國務院、證監會有關推進資本市場發展的各項舉措,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傳統制造業積極有為
記者調研發現,浙江省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屬于傳統制造業,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市場競爭加劇、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企業發展一度遇到困難和挑戰。但是,浙江上市公司不等不靠、主動求變,努力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出現了一些可喜變化。
有些公司通過技術研發、設備更新和人才引進等手段,不斷做實主業。如盾安環境戰略投資遨博科技,設立蘇州MEMS傳感器研究院,牽手上海交通大學進軍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布局“傳感器+智能工控部件+機器人”的高端智能制造產業;橫店東磁通過設備自動化改造和技術優化等,提高產能大幅降低生產成本,獲得超預期盈利。
同時,浙江上市公司利用互聯網布局新興產業,探索多元化經營,使企業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如金固股份設立全資子公司特維輪,采用“B2B+O2O”運營模式,幫助企業從鋼制滾型車輪制造企業全面切入汽車后服務市場;盈峰環境通過收購宇星科技,進軍環保領域,把其打造成上市公司的核心支撐業務,實現環保+風機的雙輪驅動。
浙江的傳統制造業企業中,更有不少堅守主業并取得卓越成效的。如偉星股份“20多年如一日”深耕于鈕扣、拉鏈、人造水晶鉆等細分領域,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鈕扣生產企業之一、國內服飾輔料行業的龍頭企業。從其2016年半年報來看,公司拉鏈業務實現收入5.4億元,同比增長13%,出口業務實現收入2.6億元,同比增長31%;在穩定發展主業的同時,公司積極拓展衛星導航等第二主業,市場前景看好。
2015年末浙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約占全部上市公司的四分之一,實現凈利潤約占全部總額的三分之一,成為經濟新常態下浙江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此外統計顯示,浙江省已有近50家民營上市公司聘請外部經理人作為公司董事長或總裁,實際控制人退居幕后,重點把握戰略謀劃,各取所長優勢互補。
浙企轉型“四條路”
上市公司是支撐浙江創新驅動和產業升級的中堅力量,也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先行軍。2015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遭遇沖擊和挑戰,浙江上市公司主動思變,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平臺作用,謀求企業新的增長點。據統計,2015年全省共有171家上市公司實施并購重組355次,涉及金額1619億元,交易家數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55.02%和190.51%。
浙江上市公司主要借助“四條路子”整合升級。第一,通過跨國并購配置全球資源。如均勝電子用超過11億美元收購海外汽車資產,布局智能駕駛。停牌3個月后的2016年2月3日,公司公告擬定增募資計劃,通過新設立的美國全資子公司Knight合并美國公司KSS,并擬與公司控股子公司共同收購德國TS道恩的汽車模塊化信息系統及導航輔助駕駛等業務,均勝電子有望成為汽車安全、車聯網領域的全球頂級供應商。此外,廣博股份3.3億美元收購匯元通100%股權,同時定增募集配套資金12.4億元,公司將由此布局跨境貿易支付服務業務鏈。
第二,通過產業轉型,實現華麗轉身。如杭鋼股份謀求“鋼鐵+環保+電商”,2015年底公司將半山基地關停,隨后啟動重大資產重組工作,作價24億元置出與半山鋼鐵相關的賬面值為負的三項資產,同時作價92億元置入寧波鋼鐵100%股權、紫光環保87.54%股權、再生資源97%股權、再生科技100%股權,向特定對象募集配套資金28億元,置入相關環保、金屬貿易電商等平臺項目。
第三,通過資產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整合、跨界多元化發展等措施,壯大企業規模。如物產集團作價105億元整體上市,2015年9月方案獲證監會核準后,物產集團成為浙江首個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實現整體上市的國有企業,業務擴展至大宗商品供應鏈集成服務,實現了流通、金融、實業的戰略協同和聯動發展;再如傳化智聯針對實體公路港網絡建設以及O2O物流網絡平臺升級等資產重組行為,開啟公司雙主業協同發展的業務格局;又如臥龍電氣以16.8億元收購南陽防爆集團60%股權,進一步拓展公司在國內電機市場的業務范圍。
第四,借道借殼上市,對接資本市場。如申通快遞擬169億元借殼艾迪西上市,此次重大資產重組如獲批,艾迪西將從一家主營閥門的制造企業變為上市快遞公司,并有助于提升申通快遞的綜合實力與行業地位。
打好經濟優化“組合拳”
浙江上市公司轉型升級已初見成效,涉及過?;蚵浜螽a能的21家企業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3.45%,2016年一季度以來繼續下降,去產能效果明顯;2015年末浙江省非金融上市公司存貨占總資產的比例,由24.64%同比降至21.07%;同期省內11家房地產上市企業存貨金額同比下降4.51%,去庫存已顯成效;省內上市公司2015年股權融資1331億元,整體降低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5個百分點,去杠桿有舉措;同期省內上市公司研發支出247億元,同比增長16.71%,平均研發強度2.48%,高于全國的1.91%,補短板有所提升。
盡管如此,浙江省政府有關部門仍關注到近年來浙江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運營成本仍居高不下,并購重組風險苗頭有所顯現,且部分違法違規案件有所增多等,未來依然需要持續推進結構調整,落實各項改革舉措,打好“降成本”和幫助企業轉型升級的組合拳。
相關文件顯示,為打好組合拳,政府部門今后要繼續推進“浙江省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等基礎性工作,推動浙江更多創新型企業通過首次公開發行(IPO)、新三板掛牌、浙江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等方式對接資本市場;梳理浙江現有上市公司資源,鼓勵通過兼并收購、資產重組等形式,激活“半休眠”上市公司;鼓勵上市公司積極探索使用定向增發、優先股、公司債、永續債、可轉債、可交換債、綠色債等新型債券工具,努力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通過落實各項涉企惠企政策,推進“營改增”政策落實,降低企業稅負,優化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財富分配關系等。
針對并購市場出現的規避監管、非法套利等問題,2016年證監會已再次修訂《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從“資產總額、資產凈額、營業收入、凈利潤、股份”等五大量化指標完善了借殼認定標準,取消借殼配套融資并延長控股股東的鎖定期限制,限制大股東的減持套現行為,強化了對炒殼行為的制度規制。同時,作為證監會一線執法部門的浙江證監局,也根據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不斷加大對并購重組行為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對并購重組的決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內幕知情人登記制度執行情況等進行重點核查,對利用“忽悠式”重組進行虛假信息披露、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等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對市場熱衷炒作的互聯網金融、游戲、影視和VR等行業的跨界并購,通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督促公司完善信息披露、督促中介機構勤勉盡責等方式強化監管力度,以確保注入資產的質量,切實保護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合法權益。并購重組監管新政的實施將有效遏制并購重組監管套利、規范并購重組市場,引導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同時也將促進市場估值體系的理性修復,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實體經濟,進一步支持優質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做大做強。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其落實關鍵在于完成好“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資本市場本身是致力于優化資本高效配置,具有服務供給側改革的先天優勢,隨著浙江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浙江省企業利用好資本市場,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仍大有潛力。
(原標題:錨定資本市場 浙企轉型趟出“四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