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道臺媒稱,千呼萬喚的“深港通”于5日正式發車,香港、深圳及上海共同搭建起一個總市值7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龐大市場,期許形成與華爾街比肩的金融重鎮。深港通是大陸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歷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也將徹底重塑香港國際金融市場的格局。
據臺灣《旺報》12月6日報道,深港滬三市場融合,能大幅提升中國市場整體力量,成為具世界影響力的金融中心。深港通發車首日,并未上演蜜月行情。5日滬深兩市開低走低,深成指收盤跌1.18%,香港恒生指數盤中一度翻紅,收盤小跌0.26%,國企指數(H股)跌0.71%。北上資金熱情高于南下資金,深股通使用額度27.11億元,464檔股票有交易,港股通8.50億元,348檔交易。
股市監管邁向國際化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5日深港通啟動儀式上說,深港通最大意義證明滬港通試點已成功,陸港兩地互聯互通,成為可以長期依賴的發展模式。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認為,滬港深三個市場的融合,將充分展現大陸市場的國際競爭力,“現在有了滬港通、深港通,將來有一天,我們最終會走向全球通”。
報道稱,多數外資券商認為,在當前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烈,以及大陸龐大壽險資金有海外配置壓力下,深港通初期南下資金規模將比北上還大。瑞銀估計,明年透過滬港通和深港通流下香港的南下新增資金將達到1600億元左右,并隨時間推移續增。
雖然券商認為初期北上資金不如南下,但深港通啟動后,加上滬港通標的,所覆蓋大陸A股約80%的總市值,幾乎是向外資完全打開進入A股市場管道,這將會加速A股被納入全球資產配置的進程,如MSCI將其納入基準指數機會將大增。
大陸資本市場國際化“玩真的”
報道稱,深港通是大陸政府要給市場一個很強的信號,就是中國要積極開放資本市場,邁向國際化。而明晟(MSCI)指數公司今年將第4度審核是否將A股納入基準指數,深港通取消總額度上限,解決外資長期關心的市場準入問題,今年A股納入MSCI機會將因此大增。納入MSCI后,預估陸股長期將吸引3000億美金流入,外資會變成陸股長期漲升推手。
根據滬深兩市資料,截至5日收盤,深交所和上交所的股票總市值高達52萬億人民幣(約7.55萬億美元),陸股市值在全球位居第2,僅次于美國。雖然滬深兩市總市值位居全球第2,但受到資本管制等影響,外資持有陸股比重極低還不到3%,深港通推出也將進一步吸引全球資金加大配置陸股。
另一方面,大陸政府也有心透過滬港通、深港通,改善陸股以散戶投資人為主的市場結構以及投資理念的轉變。透過深港通以及日后MSCI納入A股等舉措,也能倒逼大陸資本市場在交易制度以及監管方式等各方面進行改革,并與國際市場進行對接。總之,深港通是大陸資本市場改革的一環,拿掉交易總額限制,這反映大陸資本市場國際化是玩真的。
值得關注的是,深港通將進一步推動香港作為大陸與世界金融中心的超級聯系人角色,尤其在各離岸人民幣市場興起之際,深港通及滬港通將鞏固香港做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樞紐位置。而這一點,原本也是臺灣可積極發展的方向,但因兩岸關系遇冷,臺灣已無緣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連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都嚴重落后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