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中國證監會、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浙江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市場平臺實現跨越式發展,地方經濟隨著并購重組市場的快速發展,實現了“三去一降一補”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有效實踐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
從2010年開始,國務院、證監會、工信部陸續出臺相關改革舉措,提出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推動企業重組的作用。2014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并購重組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鼓勵市場化并購重組”。同年10月,證監會修訂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推出了一系列促進并購重組的改革措施,進一步激活了市場活力,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呈現爆炸式增長。
作為證監會的一線監管部門,浙江證監局積極落實證監會改革措施,一方面簡政放權,做到法律法規及證監會文件規定以外“零備案、零報告、零驗收”,另一方面優化服務,多次舉辦并購重組專題培訓,為公司分析資本市場形勢,傳達最新的政策法規,助力浙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近年來,浙江資本市場并購重組風起云涌,浙江龍盛、物產中大、浙能電力、杭鋼股份等經典案例,均對浙江省內上市公司及地方資本市場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浙江制造“跨境淘金”
為響應國務院“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務實的浙江省政府與敏銳的浙江企業家“不謀而合”,萌生了去歐美等發達市場并購先進技術、產品與品牌的強烈念頭。
2016年4月中旬,由副省長朱從玖帶隊的浙江省上市公司海外并購考察團,從杭州出發飛赴英國、德國和以色列,50多名團員中有40多家浙江上市公司的“一把手”。這次高效的10天考察行程中,代表“浙江制造”的團員們奔赴三個國家開了四場項目對接會,考察了幾十個項目。
據介紹,在英國綠松石投資公司、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德國總部以及金杜律師事務所(以色列)的專業安排,以及中金公司、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賽伯樂、楓丹國際(投資銀行)等機構的協助下,這次由浙江省政府牽頭的高規格企業考察,取得了遠超預期的實際效果。
除英國、德國和以色列之外,6個月后浙江省再次組織了一批制造業明星企業前往美國和加拿大,開展海外并購洽談及項目對接活動。據悉,10月下旬這次“跨境淘金”由浙江省政府副秘書長陸建強掛帥,與4月的歐洲之行一樣,浙江省政府各有關部門進行了詳盡調研,每一站都有專業的投資團隊事前協調與對接。
早在2015年浙江省資本市場發展暨推進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大會上,朱從玖副省長對浙江上市公司給予高度評價:上市公司已成為浙江省調結構、穩增長的中堅力量,成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抓手,上市公司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
對于此次美、加考察行程,浙江制造品牌促進會理事長、菲達環保董事長舒英鋼認為是杭州峰會后,一次高效的出訪考察。
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兼并重組在化解產能過剩、優化產業結構中的作用。2014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要求加快推進審批制度改革,簡化海外并購的外匯管理,改革外匯登記要求,進一步促進投資便利化;引導企業開展跨國并購,落實完善企業跨國并購的相關政策,鼓勵具備實力的企業開展跨國并購,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
省屬國企證券化轉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部署,工信部2013年發文提出要以汽車、鋼鐵、水泥、船舶、電解鋁、稀土、電子信息、醫藥等行業為重點,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浙江省政府認識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在于產權制度改革、市場化運行機制以及考核與激勵制度等,而資本市場因其高度市場化以及更合理有效的定價機制,有望成為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助推器。
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11月底,浙江省境內上市公司數量為323家,其中,省屬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含宣傳部所屬)有12家,總市值3072.57億元,占全省上市公司總市值的7.27%;2015年省屬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986.02億元,占浙江省上市公司的比例為25.49%。從其特點來看,這類企業家數不多,總體規模偏小;行業上總體偏向傳統,缺乏戰略新興型產業;公司業績分化較為明顯。
但總體上,浙江省屬國有企業對資本市場的重視程度較高,資本運作也比較活躍。物產中大公司吸收合并其控股方浙江省物產集團,成為浙江首個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實現整體上市的國有企業,直接提升省屬企業資產證券化率4個百分點;杭鋼股份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24.75億元,把半山基地擬關停資產置出,置入行業競爭力較強的寧波鋼鐵、杭鋼集團培育的污水處理項目紫光環保以及廢舊汽車回收利用產業等,實現了成功轉型;浙能電力通過發行股票吸收東南發電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首家B股轉A股公司;寧波港重組合并舟山港,拉開浙江港口整合的序幕;浙報傳媒借殼上海白貓,通過多次重組及再融資,成為全國第一家媒體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的報業集團,也是浙江省第一家上市的國有文化集團。
與國企改革相得益彰,證監會大刀闊斧改革并購重組審核制度,大大提升了國資整合效率。從2014年證監會修改兩個辦法以來,并購重組監管理念更趨市場化,將“發行股份購買資產”與“重大資產重組”概念進行分割,對于不構成借殼上市的重大資產購買、處置、置換(涉及發行股份的除外)全部取消審批,一舉減少了近90%的審核審批情形;同時簡化流程,優化并購重組審核機制,壓縮審核時間,對于涉及多項許可的并購重組申請試行“一站式”審批,對于運作規范、市場表現良好的上市公司開通快速審核的“綠色通道”,將原來3個月的審批時限壓縮至平均20個工作日左右,這些都極大提高了企業的并購效率。
積極引領產業發展示范
為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浙江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上市公司引領產業發展示范區”建設,根據區域實際情況,在紹興上虞首先探索實踐,全面優化政府服務。2015年末,上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5.94億元,增長8.4%;城鎮及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9%,為地方經濟發揮了“主引擎”作用。
據介紹,上虞堅持以資本為紐帶,以兼并重組為手段,加速市場化資源配置。統計顯示,上虞地區上市公司已累計實施并購項目70個,涉及金額183億元。實施龍頭協同式并購,做強做大主業,如浙江龍盛以2200萬歐元并購世界染料巨頭德國德司達公司,一舉獲得全球14個生產基地、覆蓋50個國家和地區的銷售網絡及7000多家客戶,躍升為全球染料行業龍頭企業。再如臥龍電氣以1億歐元并購全球第四大電機生產商奧地利ATB公司,在協同管理、采購、銷售及技術研發的推動下,年平均利潤超過2500萬歐元,切入全球高端電機市場。
更加注重對高端要素、智力資源的獲取。如晶盛機電在并購過程中整體植入對方的核心技術,快速進入LED藍寶石晶體材料切磨拋市場,完成全產業鏈布局;亞廈股份著眼打通建筑與裝飾產業鏈,連續并購3D建筑打印、智能家居、互聯網家裝等多家公司,升級為設計施工專業總承包服務商。
為做好引領示范,上虞區政府聚焦證券化,加快企業股改上市步伐,已被列為2個省級規范化股改重點推進地區之一,堅持把企業梯隊培育作為戰略性重點來抓。推動項目投資本地化,推動優勢產業集群化,目前已形成了以浙江龍盛、閏土股份為龍頭的綠色環保化工產業,以臥龍電氣、盈峰環境、晶盛機電、金盾股份等上市公司為龍頭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以亞廈股份、陽光照明等為龍頭的智能現代裝飾產業,上述三大產業2015年產值分別達到513億元、364億元和235億元。
浙江省全面貫徹中央關于推進資本市場發展的決策部署,很好發揮了上市公司的主力軍作用,在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原標題:政府引領落實改革舉措 浙江上市公司反哺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