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出席一次會議時,痛批一些機構“用來路不當的錢從事杠桿收購,行為上從門口的陌生人變成野蠻人,最后變成行業的強盜”。
雖然時值周六,但上述表態引發各方強烈反應,種種解讀隨之而來。那么,在“野蠻人”被火烤之后,相關上市公司反應如何?相關機構將如何應對?A股市場又將收到什么影響?
劉士余警告“野蠻人”背后:年內多次強調“全面監管”。
12月3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表示:“用來路不當的錢從事杠桿收購,行為上從門口的陌生人變成野蠻人,最后變成行業的強盜,這是不可以的。”由此引發資本市場強烈關注。
針對杠桿收購,11月26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聯合課題組在對“寶萬之爭”杠桿收購的研究報告中建議,要建立統一的金融監管機構或有效的聯席監管協作運行機制。
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梳理今年以來劉士余公開表態時,也注意到了一個高頻詞:全面監管。
強調“依法、從嚴、全面監管”
2016年3月12日下午,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與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共同出席了“兩會”記者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彼時劉士余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多次表示責任重、擔子重。
他在進行“開場白”時就說道:“我到證監會上任22天,還沒滿月,但我深感責任重大,而且越來越重。”
在回應記者如何看待去年很多投資者損失慘重的問題時,劉士余表示:“證監會主席一聽投資者損失慘重這件事,就感覺到擔子很重。”
在當時的新聞發布會上,出現了一個高頻詞:“監管”。不論劉士余、尚福林還是項俊波在答問時都多次提到“監管”一詞。
據央視報道,出席3月12日記者會之前,劉士余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就表示:新主席的首要任務就是監管,要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只有監管才能保證改革的措施順利實施。
顯然,這并不是一句空話,今年以來,證監會不論進行重大規則修訂還是在立案稽查相關機構時,都特別指出:要落實“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工作要求,或者把3個監管簡稱為“依法、從嚴、全面監管”。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在證監會網站上,“全面監管”一詞出現了逾40次之多。
業內:講話并非反對一切舉牌
劉士余對于做好監管工作的決心是一以貫之的,要求市場各參與主體依法依規行事的態度也是一以貫之的,同時,他也多次指出,要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比如,3月20日下午,劉士余會見了到訪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一行。“雙方共同表示將在資本市場的監管、風險防范、法制建設和執法能力提升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實質性的合作,以期更好地保護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4月16日,劉士余在深圳召開部分機構座談會。他表示,各市場機構要恪盡職守,切實履行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法定義務,把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為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5月20日,上交所召開干部大會,宣布人事任免決定。劉士余在講話中表示,“要強化自律監管和一線監管,提高信息披露質量,著力創造一個公平、透明、誠信的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8月31日~9月1日,證監會、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在京舉辦了上市公司治理國際研討會。劉士余在講話中表示,要“通過行政監管、行業自律和公司自身努力來解決 形似而神非 的問題。要緊緊抓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與及時全面這個牛鼻子。”
9月10日,劉士余出席上交所第七次會員大會。這一次,劉士余在致辭中再次明確強調:要“堅持依法、從嚴、全面監管的重要理念,堅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基本底線,堅持把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放在突出位置。”
對于劉士余12月3日的表態,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劉士余主席的講話并不是反對一切形式的收購和舉牌,但對來路不明的資金、加了杠桿的資金等需要加強監管。楊德龍認為,未來是藍籌并購時代,合法合理的舉牌或收購無可厚非,關鍵要看資金來源和收購方式,這是劉主席強調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