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了研究報告《央地關系大逆轉—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關鍵步驟》。
報告認為,現行財政制度對實現平衡經濟增長、經濟波動、社會公平和公共物品供給四重目標的貢獻有限。
為平衡上述目標,報告建議,“十三五”期間,財政體制改革應從總量、結構和央地關系三個方面進行調整。
報告認為,收入結構調整應成為“十三五”期間財政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收入結構上,完善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征收制度,提高這兩個稅種在政府收入中所占比重。此外,還應實行差別稅率,將部分含碳產品的稅率提高到30%,其他產品稅率降低為9%的方式重構增值稅稅率。為了完善收入分配,必須設立遺產稅和贈與稅。
報告提出,目前中國使用財政赤字仍有很大空間,特別是在經濟波動時期,政府應付衰退所需要的資金可以通過財政赤字來承擔。
(原標題:人大國發院報告:目前使用財政赤字仍有很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