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恒山:“十三五”期間促東北經濟止跌回升
記者 祝嫣然
范恒山
“十三五”期間國家區域政策的重點是解決瓶頸地區發展問題,促進東北等地區經濟止跌回升,促進資源枯竭城市等特殊地區轉型,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拓展完善對口幫扶的方式等。
3日,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恒山在第十六屆中國上市公司百強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百強城市全面發展論壇上做出上述表述。
范恒山表示,“十三五”期間區域戰略和政策的核心是分類指導,提高區域政策精準性。厘清政策的特性,各項政策的制定盡可能體現區域特點。細化區域要素分析,努力做到一區一策。充分發揮地方的能動性,最大限度賦予地方因地制宜制定政策的權力。
關于大家普遍關心的東北經濟問題,范恒山表示,國家已經制定了許多政策文件來重振東北經濟,促進東北經濟止跌回升也是“十三五”期間國家區域政策的重點。目前東北經濟正逐步穩中向好,吉林前三季度GDP增速已經超過了全國平均數。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思路是,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范恒山表示,“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都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實現了在更大范圍、更大空間內配置資源、利用市場。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區域,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長江經濟帶建設核心是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怎么在大保護的前提下進行科學開發,二是怎么在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比較潛力的過程中加強合作、一體聯動。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在演講中表示,“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都蘊涵著巨大的投資機遇。據財政部測算,京津冀一體化未來6年需投入42萬億元。
貧困地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扶貧已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國家戰略。范恒山表示,“十三五”期間將完善對口幫扶方式,加強人才輸送、技術轉讓、產業轉移、資本投入等手段,促進“輸血型幫扶”轉向“造血型幫扶”,著力培育被幫扶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條件。著眼于實行可持續幫扶,逐步改變一味無償給予的形式,把對口幫扶建立在資源統籌配置、利益共創共享的基礎之上。
范恒山還稱,目前重大平臺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而企業在這些平臺上大有用武之地。比如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已經先行先試。一批臨空經濟示范區的基礎性工作穩妥展開,產城融合示范區、城市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功能平臺也逐步建設完善。
在新型城鎮化方面,范恒山表示,智慧城市、特色城鎮可以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支撐作用。在“智慧城市”分論壇中,中國中冶集團提出了城市一體化解決方案主張,即在城市、園區的新建或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多學科多專業的系統集成優勢,圍繞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形成從產業規劃、業態規劃、城市規劃到投資、開發、建設、運營的區域建設開發的一體化服務能力,并展示了由中冶賽迪承擔的安徽省滁州市一體化咨詢規劃、深圳市大鵬新區一體化咨詢規劃及蘭州新區地下綜合管廊PPP+EPC工程等典型示范項目。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