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流動性告急!臨近年末,延遲兌付的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
11月28日違約的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城建”)稱,已在11月30日足額劃付了“12中城建MTN1”的利息,這令其成為半個月時間里第三家延遲兌付的信用債發行人。記者采訪到的一些市場人士認為,信用債違約事件明年有望增多,更多的違約事件或將來自金屬采礦業、大宗商品和制造業。
而市場化、法治化將是債市發展的大勢所趨,通過強化投資者保護條款的作用,債券投資者保護力度有望加大。
近期,信用風險暴露頻率明顯加快。從河北物流、大連機床發行的短期融資券違約,到中城建發行的中期票據違約,11月中旬至今短短半個月,銀行間債券市場已出現了3起信用債違約事件。
這3起違約事件的共同點是,雖已出現實質性違約,但均在到期日后足額兌付了債券本息或利息。投資者雖然暫時安全,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其背后卻折射出不少企業流動性持續緊張的事實。
中金公司固收團隊指出,河北物流和大連機床兩單技術性違約,背后都反映出部分發行人流動性緊張的情況未得到根本緩解的事實,尤其低資質企業獲得銀行新增貸款的難度依然很大。同時,由于低資質發行人嚴重依賴于債市再融資,一旦出現負面事件或技術性違約,則易增大發行人再融資難度,易導致信用風險的自我強化。
不僅如此,回顧今年上半年,一些信用風險事件的頻發,曾導致一些債券基金遭遇贖回并拋售債券。而由于近期違約事件恰逢資金面緊張時點,因此也有市場人士擔憂會對債市造成一定的負面沖擊。
中誠信國際指出,近兩周陸續有“15冀物流CP002”、“15機床CP003”和“12中城建MTN1”三起違約事件發生,或將再次引發市場對信用風險的擔憂,對債券一、二級市場形成利空,預計短期內信用利差與評級利差仍將繼續走擴。
一波三折,剛完成一期債券兌付的大連機床,本周又因1.39億元的銀行承兌匯票墊款未妥善解決,而觸發了“16大機床SCP002”的交叉違約條款,成為投資者保護條款運用的最新案例。
事實上,面對近年來違約事件的不斷增多,我國債券投資者保護制度一直在完善當中:不僅交易商協會9月發布了《投資人保護條款范例》,公司債市場也在未雨綢繆,加大對債券投資者的保護力度,對違約風險防患于未然。
記者了解到,雖然目前公司債市場上公開發行債券出現違約的事件不多,但上交所已未雨綢繆,加大對債券投資者保護力度。
據接近上交所人士透露,在對此前典型違約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后,上交所將強化投資者契約保護條款的設立,擬在審核過程中鼓勵發行人增設投資者保護條款,如交叉違約條款、財務指標承諾條款、事先約束條款等。
中金公司固收團隊認為,目前,一些新發債券設置了交叉保護等特殊的投資者保護條款。這些條款設置長期來看可以降低發行人在公司治理、對外投資、資產劃轉等方面的道德風險,加強投資者保護。但從短期來看,則容易引發債務的提前集中到期,或加大發行人短期的集中兌付壓力。
(原標題:企業流動性緊張 信用債延遲兌付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