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央企被揭存國有權益受損風險
國務院要求對國企境外投融資等逐步實現常態化監督檢查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11月29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中央企業監督檢查情況匯報,強化外部監督促進國資經營提質增效。
從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對中央企業監督檢查情況看,發現部分企業財務管理不規范、違規經營、內控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存在國有權益受損風險。為此會議強調,要完善核查、處置、督辦機制,強化境外國有資產監督,健全獎懲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對企業在境外的投融資、產權變動、資金管控等逐步實現常態化監督檢查,確保境外資產安全運營和保值增值。
北京師范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相對于境內投資的監督檢查而言,境外投資的監督檢查難度更大,亟待強化企業對自身的約束,建立清晰的責任追究機制和獎懲機制。
致國資重大損失將嚴肅追責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在聽取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對中央企業監督檢查情況的匯報時指出,去年以來,監事會依法履職,改革創新監督機制,監督檢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增強。
從監督檢查情況看,中央企業積極推進“瘦身健體”,促進結構優化升級,今年生產經營穩中向好,特別是9、10月份營業收入實現正增長,扭轉了連續20個月下滑局面,有力支持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但也發現部分企業財務管理不規范、違規經營、內控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存在國有權益受損風險。
近年來,從問題查處的數量來看,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對中央企業監督檢查的力度在不斷加大。
高明華稱,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被賦予定期到中央企業做監督檢查的權力和職責,但是權限沒有完全發揮,未來肯定會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的工作。
2015年12月,國務院國資委網站發布消息稱,2015年以來,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累計向國務院和國資委報送各類報告402份,反映企業存在的各類問題和風險3888項;向有關機構通報各類問題1571項,提請重點關注事項551個,提供重大線索112件。此外,國務院國資委公布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對中央企業2013年度監督檢查情況中,累計反映企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事項為2051項。
不得不提的是,從近年來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監督檢查的情況看,經營風險、投資問題等反復被提及。
會議強調,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骨干和基石。監事會要圍繞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推進國有企業提質增效,在國資監管中發揮更大作用。
具體要求包括:緊扣央企重大決策和生產經營中的重要事項等,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完善核查、處置、督辦機制;健全獎懲措施,對經營業績突出的要加大激勵,對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的要嚴厲追究責任。
會議要求,中央企業要抓緊整改存在的問題,完善內部管理,著力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在提質增效、創新升級上下工夫,努力保持營收和利潤增長勢頭,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財政增收作出應有貢獻。
對企業境外投融資常態監督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強調,要強化境外國有資產監督,對企業在境外的投融資、產權變動、資金管控等逐步實現常態化監督檢查,確保境外資產安全運營和保值增值。
2015年7月,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發布的《“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路線圖》顯示,截至2014年底,國資委監管的110余家央企中已有107家在境外共設立8515家分支機構,分布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80多家央企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
同時,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中央企業境外資產總額從2.7萬億元增加到4.6萬億元,年均增長12.2%。截至2014年末,央企境外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占中央企業總體的12.7%、18.3%和8.6%。
隨著中央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加強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的監督管理等問題愈發迫切。
2015年12月,國務院國資委公布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對中央企業2014年度監督檢查情況中就曾指出,部分企業境外資產管控較為薄弱。有的企業無序競爭、有的合同訂立存在重大疏漏、項目管控不到位、股權投資項目缺乏控制力、資金安全存在隱患,有的個人代持股權手續不完備。
“十二五”以來,國務院國資委針對央企境外資產多次發布監管文件:2011年,國資委相繼頒布了《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對央企境外資產和產權進行規范;2012年,發布《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針對近年來央企海外投資出現巨額虧損問題,要求央企原則上不得在境外從事非主業投資。
2016年初,民進中央在公開的《關于加強審計監督破解中央企業境外資產監管難題的提案》中建議,完善境外審計監督的法規和制度,規范境外企業治理結構,建立嚴格、規范的財務制度,加強國際審計、司法合作力度。
高明華認為,未來需要通過一些制度手段、法律法規,提升對投資決策成敗的懲罰和激勵的力度,讓企業更多地自我約束,靠外部的約束力是有限的。
高明華表示,很多的問題外部檢查是看不到的,提高獎懲的力度和清晰度,就能促使企業決策者在執行之前仔細論證、科學決策,通過常態化的法規建設,可以讓利益主體實現自我約束。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