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發改委聯合7部門共同舉行的《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印發實施專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副司長高敏鳳介紹,本次提出的河湖休養生息的具體目標,就是到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入河污染物總量逐步減少,地下水超采得到嚴格控制,水生生物資源逐步恢復,初步建立河湖休養生息保障制度。
高敏鳳介紹,河湖修養生息是本次規劃重要內容。我國河湖水系眾多,長期以來,由于大規模的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河湖水系格局發生了較大的調整,一些地區水生態系統受到損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規模土地開發和城鎮化建設侵占河湖水域,導致部分河湖濕地等水生態空間有所減少,河湖受到阻隔,水循環系統不暢,對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構成一定威脅。
二是氣候變化影響加劇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一些地方干旱缺水較為嚴重,加之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造成一些河流出現季節性斷流現象,局部地區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下降。
三是大量廢污水的排放,導致一些河段水體污染加劇,湖泊出現富營養化的現象,部分區域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
高敏鳳指出,從河湖休養生息的目標和主要措施來看,實行河湖休養生息就是要保護和修復河湖的生態系統功能,實現水生態空間不減少、生態用水得到保障,水質能夠維系良好的狀況,生物多樣性能夠得到保護,從而達到保障國家水安全的目的。
本次提出的河湖休養生息的具體目標,就是到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農田灌溉水有效系數提高到0.55%以上,河湖的生態環境用水有所增加,生態基流基本得以保障,入河污染物總量逐步減少,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III類水體的比例超過7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0%以上,河湖生態空間得到有效的保護,河湖水域面積不減少,地下水超采得到嚴格控制,水生生物資源逐步恢復,初步建立河湖休養生息保障制度。
高敏鳳表示,實行河湖休養生息,《規劃》提出的主要措施是以開發利用強度大、水環境惡化、生態脆弱的河湖為重點,采取綜合性的措施:
一是采取“治”的措施。通過推進過載和污染嚴重的河湖治理和修復,合理確定水土資源的開發規模,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強化節水治污,多利用再生水和適度引調水措施,控荷減負、系統治理。
二是采取“保”的措施。保障河湖生態用水,將生態用水納入水資源配置和管理,科學確定和維持河湖的合理生態用水需求,重點保障枯水期生態基流。
三是采取“還”的措施。主要是依法劃定河湖保護的管理范圍,設立界樁,向社會公告。在水資源條件具備的地區,以自然河湖水系、調蓄工程和引排工程為依托,在保障水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實現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促進水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退田還湖、退漁還湖,逐步減少“人水爭地”的現象,構建健康的河湖生態系統。
四是采取“減”的措施。結合耕地草原的修養生息,合理調整缺水地區種植結構和布局,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逐步退減擠占的生態用水和已經超采的地下水,從而修復和保護河湖生態和地下水。
五是采取“護”的措施。主要是保護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資源。
高敏鳳強調,在五條措施基礎上,還要強化制度建設,強化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的剛性約束,建立河湖生態狀況評價的監測預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