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宇 北京報道
中國的人口紅利期過去了嗎?對于這個問題,各界爭論不一。
11月26日召開的人口與發展高級資訊會上,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目前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雖然下降,但經濟活動人就和就業人口的數量仍然持續增長,勞動力供給并未減少。
“一直到2030年,我國的總撫養比低于50%,仍處于人口紅利期。”他說。
但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都強調,在勞動力素質、勞動生產率仍然低下的階段,應更多關注勞動生產率的提升,避免低水平人口增長。
“人口紅利”加速消減?
基于對勞動年齡人口起算點的區別,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認為,“人口紅利”是指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在超過50%到60%。美國學者戴維斯基于對東南亞幾個高速發展國家的研究,認為1/3的發展可以歸結于人口紅利。
“但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情況下,我們再怎么談人口紅利,它都是個負效應”,李鐵說。
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0%,從農村勞動力人口中減去這2.7億的轉移人口,目前中國農村的勞動人口約為4.2億。
“所有人都看到了勞動力上升,但沒有看到農村戶均耕地水平”,據李鐵介紹,與1950年代戶均耕地14.26畝、人均耕地3.27畝相比,現在的戶均耕地面積不到9畝、人均耕地面積2.31畝。
除了人均耕地面積萎縮,45歲以上農民工返鄉以后,距離國際勞工組織規定的25-54歲的黃金勞動期間還有10年左右的閑置期。李鐵認為,這加劇了農村勞動力過剩問題。
與勞動力過剩伴生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的大幅下降。2015年,中國農民工外出人數零增長。
“可以看出勞動力的需求大幅下降,這個下降的前提卻是農村閑置勞動力大幅度增加”,李鐵說。
機器代人的大趨勢是勞動力需求大幅減少的原因之一。郭臺銘近期就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表示,富士康的手機工廠目前已經可以關燈生產。
“郭臺銘曾說他要生產100萬只機械手,安排在手機生產線上,目前他在國內的雇傭工人數是150萬人,這是什么概念?” 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介紹,目前在富士康已經在昆山工廠安裝幾萬只機械手,而這個做法在日本早已延伸到了精密程度極高的照相機生產,在美國則被用于特斯拉汽車。
李鐵團隊的調查顯示,目前全國已有3000多家機器人工廠,越發達的地方機器代人的情況越突出。其中浙江省通過機器換人,3年減少普通勞動用工194.7萬人。
與此同時,李鐵計算了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比例。結果顯示,從2005到2015年,我國制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長247%,是導致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
“目前中國城市房地產為導向的傳統發展模式在降低包容性的同時還在排斥低端人口。”李鐵認為,城市排斥外來人口,加之服務業發展滯后,因此在化解勞動力過剩上,城市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
羅富和介紹聯合國勞工組織網站刊發的一組數據顯示,以美國的勞動生產率為100%作標準計,2000年中國的勞動生產率相當于美國的8%,到2010年,才達到美國的18%。但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2015年,中國勞動生產率僅為美國的7.4%。
“韓國的勞動生產率接近美國的60%到70%”,羅富和強調,即便從2010年的數據來看,在金磚五國里,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比不上俄羅斯、墨西哥和南非,僅高于印度。
李鐵表示,勞動生產率低下的同時,中國面臨的另一重問題是糧食的供給和能源的消耗。
“中國在人口上長期面臨的問題不是人少而是人多,勞動力不是不足而是嚴重過剩。人口第一大國不是發展優勢,未來各國之間競爭關系重點在資源、能源,我們人口越多,消耗能源越多。”李鐵說。
羅富和認為,中國不斷提高的是勞動力的成本,而美國提高的是自動化程度。而其資源、原材料價格及用工成本均在下降。
他表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關鍵在于大力推進“中國制造2025”計劃,促進制造業升級換代。
(編輯:何苗。如有意見或建議請聯系:wangyu@@21jingji.com;hemiao@@21jingji.com)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