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一企一策搞“壓減” 力爭3年內央企管理層級減至3-4層以下
■本報記者 陳巖鵬 北京報道
日前,國資委組織召開中央企業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工作視頻會議,總結前一階段央企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工作(以下簡稱“壓減”工作)取得的成效,旨在破解管理層級多、法人鏈條長、管理效率不高的狀況。
“從短期來看,‘壓減’工作是為了提質增效,從長遠來看,更著眼于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1月22日,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據悉,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在全面清查的基礎上大力壓縮管理層級,精簡業務鏈條,優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皦簻p”工作的目標是,力爭在3年內使多數央企管理層級由目前的5-9層減至3-4層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
一企一策
在上述會議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中國中鐵集團等3家企業分別介紹了本單位“壓減”工作的進展情況、成效和下一步打算。
兵工集團總會計師羅乾宜介紹了針對集團公司業務跨度大、涉及行業多、發展不平衡等情況,系統分類梳理全部子企業,以問題為導向,以財務核心指標為依據,制定了6條擬減少法人單位的選定標準,以及明確目標、節點分解、落實責任、嚴格考核的具體做法。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對兵工集團在“壓減”工作中以財務指標為依據確定壓減對象、一對一分解目標、不搞按比例分配、與深化改革統籌推進和靠前安排工作計劃給予肯定。
“‘壓減’工作不搞一刀切,國資委提倡‘一企一策’的做法?!崩铄\說,“壓縮管理層級和監事法人單位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陷入簡單模仿?!?/p>
各家的做法也不盡相同。
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把集團總部作為戰略管理主體,下設醫藥分銷、醫藥工業等九大業務單元,其不同業務板塊延伸出的經營主體,構成了集團的第三級管理層;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則是通過“要約+吸收合并”壓縮企業產權層級和管理層級。
記者查詢國資委網站發現,上半年已有部分央企被列入重點“壓減”名單,并做出了壓縮層級的調整。
被列入名單的國家電網,目前已取消所有區域公司管理層級,按照“兩級法人、三級管理”的目標,進一步取消區域公司法人層級,推動子公司模式的縣公司改制為分公司,將公司法人層級減少至“國網公司-省公司”兩級。
北京仁達方略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王吉鵬認為,集團總部到分子公司管理層級降低的過程中,戰略的側重點逐漸減低,而經營的側重點逐漸增加。集團干預的事務越多越具體,也就是越集權,集團內部管理層級越少。
層級痼疾
管理層級多、法人鏈條長的問題,由來已久。
早在2000年9月,經國務院同意下發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加強管理的基本規范》就提出,企業集團的母公司結構一般應在三個層次以內。2003年國資委組建不久就明確提出要壓縮中央企業層級。據當時公布的數據,全國196戶中央企業所屬三級以上企業有11000多戶,其中中小企業占了近8成。
“級次過多、鏈條太長等原因導致央企管理效率下降,甚至資產歸屬模糊、管理失控,國有企業資產流失、監守自盜等許多問題也大都出在三級以下企業?!眹兄攸c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回憶稱。
國資委在2004年6月發布的《關于推動中央企業清理整合所屬企業減少企業管理層次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爭取在2005年年底前,原則上將中央企業的法人管理層次基本控制在三層以內。
2008年12月,時任國資委主任的李榮融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再次強調,堅決把管理層級壓縮到三級以內。
不過,央企層級的擴張態勢依然嚴峻。審計署2012年度審計報告顯示,53戶央企中有45戶內部層級超過四級、最多達十一級。
李錦注意到,李榮融時代的央企是擴張式的發展,雖然當時也強調層級不能超過3個,但很難做到。另外,當時強調的是從指標上考慮多一些,而現在是要從資本上、從根本上來解決。
在2016年新一輪摸底清查工作中,部分央企還呈現出不減反增的態勢,組織層級擴張之病始終難以根治。今年5月20日,在國務院例行政策吹風會上,張喜武在通報央企層級摸底情況時表示:“管理層級目前中央企業最多的有九級;法人層級個別企業達到了兩位數。法人單位目前是41000多家?!?/p>
季曉南表示,管理層級過多、法人鏈條過長,勢必造成央企機構臃腫,冗員問題加劇,不僅降低了管理效率,增加了管理費用,進而影響到央企的靈活性和競爭力,而且也加大了國有資產監管難度。
長效機制
至于痼疾的成因,季曉南認為,從央企自身和主觀方面來看,管理層級過多、法人鏈條過長是央企規模迅速做大、多元經營和推進主營業務資產整體上市的結果,同時也是完善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等的結果。
5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 要壓縮管理層級,力爭在3年內使多數央企管理層級由目前的5-9層減至3-4層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
“這一目標和時間要求是在精確摸底、認真核實的基礎上經討論后提出來的,是有數據支撐的?!奔緯阅险f。
在他看來,現有41000多家央企法人單位如果壓減20%,共有8200多家,這個數據看起來不小,但減去必須完成的“僵尸企業”,其余的通過央企之間的整合和內部結構性調整,完成這一壓減目標也是有可能的。
季曉南認為,現在的關鍵是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壓縮央企層級的具體措施。另外,壓減層級不宜搞“一刀切”。
張喜武對下一階段“壓減”工作提出了四項具體要求:要站在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來抓“壓減”,要站在中央企業結構調整的全局視野來抓“壓減”,要作為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的中心工作來抓“壓減”,要拿出敢于動真碰硬、確保砸實落靠的決心信心抓“壓減”。
“‘壓減’工作應以效益和產業發展為目標,有利于改革的深化,而不能停留在指標上,防止短期行為,避免短期壓減帶來的長期動蕩,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崩铄\稱。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