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長期協議是LNG接收站運行的基礎,在我們確定了長期協議的進口量時,與下游11家用戶,包括6家電廠,5家城市燃氣公司簽訂銷售合同,使上下游的合同實現完美銜接。”杜雷說。
在增量的跨境長輸管道尚未建成,國內天然氣增產乏力的背景下,液化天然氣(LNG)的增量或許會成為天然氣消費的重要保障。
依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運行快報,九月份中國LNG進口實現了巨大的飛躍,單月進口253萬噸LNG,同比大幅增加了95.5%,前三個季度的進口1787萬噸LNG,同比增長26.5%。
而根據測算,僅北京一市冬季每天就要消耗超過一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在2015年北京出現天然氣供給短缺的情況下,兩船緊急購買的LNG作為調峰能源保障了北京順利過冬。
國際能源署署長比羅爾近期就向媒體表示,全球能源構成中天然氣比重約為25%,而中國這一比重僅為5%,存在明顯差距。“我們預計中國天然氣市場將明顯增長。”他說。
或許因為對液化天然氣巨量增長的期待,中海油在中國東南沿海城市密集布局了8座在役LNG接收站,2座在建接收站,年接收能力超過3000萬噸,占據中國LNG江山的70%以上。
近日,記者走訪了由中海油、BP以及廣東和香港的8家地方企業聯合投建的大鵬LNG接收站,這座中國最早也是目前接收量最大的接收站十年來的發展歷程或許能提供更多思考的角度。
長協運營為核心
大鵬LNG接收站位于深圳大鵬灣,是中國最早也是中國目前接收量最大的LNG接收站,其接收量占中國總LNG進口量的26%左右。據卓創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月,它和福建莆田LNG接收站進口了中國50%的LNG.
這還是一家擁有復雜股權的混合所有制LNG接收站,考慮到項目開始規劃和招標的2000年初,這一形式在當時并不多見。“我們一共有10家股東,最大股東是中海油氣電集團占33%,第二大股東是BP占30%,廣東方企業占了31%,還有香港兩家公司參與其中。”廣東大鵬LNG天然氣銷售部門總經理杜雷說。
他同時告訴記者,在1999年國務院決定投建大鵬接收站時,同期規劃的項目還有四個新建電廠和一個油改氣的電廠,以及四個城市燃氣管網。“核心的接收站與管道投資約90億元,供氣范圍主要是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和香港等地,”他說,“大鵬LNG投產至今累計輸送的天然氣占廣東省用氣總量的60%以上。”
而長期穩定商業運行的基礎,來自于長期協議所帶來的固定用量預期。
據了解,項目開始初期,大鵬LNG與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項目簽署了長達25年的LNG供應協議,協議規定每年澳方需供應370萬噸的LNG,并自項目開始持續穩定執行至今。簽訂供應協議的同時,中海油獲得該項目上游資產5.3%的權益。
“簡單說,長期協議是LNG接收站運行的基礎,在我們確定了長期協議的進口量時,與下游11家用戶,包括6家電廠,5家城市燃氣公司簽訂銷售合同,使上下游的合同實現完美銜接。”杜雷說。
這樣的合作模式保證了客戶穩定的天然氣來源,也使LNG接收站得以高效運轉。這一協議在簽署的2002年,以250億澳元總值成為當時中澳貿易最大合同,但從長期看來,這一協議所協定的價格非常實惠。“這一協議是世界上仍在執行的價格最低的LNG長期購銷合同。”一位天然氣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這也或許是大鵬LNG接收站常年位居我國LNG進口榜第一的一大原因,即便是西氣東輸二線將相對廉價的陸上天然氣送入廣東,也沒有撼動這一接收站中國第一的位置。手握世界最低的長期LNG供銷合同和11家長期穩定的消費客戶,以此為基礎拓展其他的LNG接收及氣化業務增量空間將會非常巨大。
新建項目仍存空間
除了上述長期合同的執行之外,大鵬LNG接收站還為中海油氣電集團自主購買的天然氣提供代加工業務。
“中海油從全球購買LNG,由我們進行代加工和代輸,然后我們收取相關費用。”杜雷表示。
據杜雷介紹,第二種商務模式與第一種的客戶端有所重合,以滿足燃氣電廠和城市燃氣隨著經濟發展所必然帶來的能源需求增量。“這種商務模式的下游還包括一些工業用戶,用氣規模還是很大的,而在今年這種模式差不多會帶來200多萬噸的接收量。”杜雷說。
雙重商務模式帶來的就是相對較高的利用率。長期協議加代加工協議為大鵬LNG接收站帶來今年接近600萬噸的LNG,而它的設計接收能力為年680萬噸,直觀數字上看,其利用效率極高。
但是,從整體情況來看,國內擁有大鵬般條件的接收站并不多見,普遍情況是,目前國內正在運行的接收站平均利用率在50%左右,這樣的情況也引起許多業內人士的擔憂。
“因為天然氣的消費存在淡旺季的情況,所以接收站利用率在50%左右算比較正常的現象,”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所單衛國所長告訴記者,“目前日本的接收站的這一比率才為40%左右,我們的接收站使用率與之相比已經算好一點的了。”
他認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除了常規的天然氣能源接收以外,還可以承擔一部分的調峰作用。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去年冬季在北京天然氣供應緊缺的情況下,北京燃氣在現貨市場購買了兩船LNG,通過唐山的接收站輸往北京,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時北京天然氣的緊缺問題。
所以無論是從天然氣資源消費的增量還是峰谷調節的情況看,各類企業對于新建LNG接收站的熱情并沒有明確的消減,而增量基礎設施可以通過建設浮式LNG接收站的方式進行解決。
“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和便捷的技術是浮式LNG接收站的技術,直接在港口邊的一艘船上實現LNG的輸入與氣化,不需要在陸地上建設單位,節約成本的同時可以讓LNG進口變得更加靈活。”一位業內人士透露。
不過,這一項目的引入還需政策的支持,因為國內無論是LNG還是LPG(液化石油氣)都被認定為危險化學品,以浮船的形式進行接收和氣化需要政策更加細化的規定。
(原標題:LNG進口或成上游破局增量 新建項目仍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