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面緊平衡格局料延續
□本報記者 王輝
周一(11月21日)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連續第8個交易日凈投放資金,受此影響,市場流動性整體較前一交易日略有改善,但緊平衡格局仍在延續。分析人士表示,銀行體系超儲率偏低、市場情緒持續謹慎、人民幣匯率下行壓力不減等利空因素預計仍將對短期資金面帶來不利影響。不考慮其他消息面因素,本周資金面預計仍將偏緊。
資金面有所改善
央行本周一在公開市場上進行了1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6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以及150億元28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繼續持平于2.25%、2.40%和2.55%,同日公開市場有1450億元逆回購到期,由此當日實現資金凈投放400億元,為連續第8個交易日實現資金凈回籠。此外,本周(11月19日-11月25日)公開市場共計有8600億元逆回購到期,較上周的5750億元增加約一半。
在央行繼續通過資金凈投放扶助市場流動性的背景下,短期限資金供求形勢出現一定改善,不過銀行間資金面整體仍延續了近期以來的緊平衡格局。WIND數據顯示,昨日銀行間隔夜、7天、14天和1個月期限的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存款類機構)分別為2.24%、2.44%、2.92%和3.11%。相較于前一交易日,隔夜、7天和14天品種環比分別小跌2BP、6BP和1BP,1個月期限的回購利率則再度大幅走高12個基點。
交易員表示,周一銀行間市場資金面較上周五略有改善,但仍處緊平衡狀態,短期限回購利率雖有所回落但整體仍在高位。整體來看,公開市場持續凈投放助力流動性緊張局面有所緩解,但總體緊勢未改,近期流動性的持續緊平衡使得市場預期仍趨于謹慎。
緊平衡料暫難打破
市場人士表示,在跨年資金需求不斷增大、中長期資金面預期繼續趨于負面的背景下,央行繼續在公開市場上施以扶助,符合市場預期。不過其對資金面大體也僅能起到“持穩”作用,改善作用并不明顯。
整體而言,在外匯占款持續負增長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體系低超儲率埋下的流動性波動隱患并未得到根除。當前資金面依靠央行投放“短錢”和“貴錢”維系的弱均衡格局,很容易受到內外部沖擊。而跨境資本流動、季節性因素及貨幣政策預期變化等,都可能成為未來流動性再度收緊的導火索。另一方面,雖然年底前資金面大體仍易緊難松,但央行維穩立場未變,“錢緊”也將難演繹成為“錢荒”,市場機構應理性看待和主動適應流動性的邊際變化。
興業研究指出,自14天期逆回購重啟以來,央行不斷“鎖短放長”,逐漸抬高了資金利率中樞,以期抑制債市泡沫,但央行也不會無節制地抬高資金價格。從短期限資金利率過去三個月的波動來看,當隔夜回購利率出現明顯上行之時,央行往往會主動在公開市場上凈投放資金;反之,則凈回籠資金。近一段時間,這種維持資金面大體穩定的政策態度顯示,央行也并不希望資金利率出現不可控的上行。
分析人士進一步表示,本月底財政存款就將開始逐步投放,而美元指數持續大幅大漲之后,后期也將有望轉為休整并對人民幣匯率下跌壓力帶來一定緩解。綜合相關潛在利好來看,后期資金面情緒也將逐步出現一定改善。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