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19日在北京表示,在多重因素支撐下,可以判斷中國當前離債務危機距離還很遠。
李揚是在當日舉行的“第一財經金融峰會暨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年會”上說這番話的。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分析顯示,按寬口徑計算,到2015年底中國主權資產總計229.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主權負債126.2萬億元,資產凈值為103.2萬億元。如果把土地等流動性較低的近百萬億資產扣掉,最后窄口徑主權資產凈值為20.7萬億元。
李楊分析稱,無論寬口徑還是窄口徑,中國主權資產凈額均為正值。而且這些資產主要由外匯儲備、黃金等貴金屬儲備,以及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資產等高流動性資產構成,在此情況下中國發生債務危機是小概率事件。
中國一向以高儲蓄率著稱。據統計,即便在儲蓄率已有所下降的2015年,中國這一數字依然高達47%。在李揚看來,這是中國尚不具備債務危機可能的另一原因。
“這意味著中國債務融資來源主要是國內儲蓄。”他表示,當前以外幣計價的外債只占中國總債務的不到3%,這種債務債權格局使中國可以平滑處理自己的債務。
李揚進一步指出,中國是一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家,其債務融資主要來自相對穩定的銀行存款,而非波動性較大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資金。基于這種金融結構,只要高儲蓄率得以延續并支撐著巨額的資金流動,債務問題就很難演化為系統性金融危機。
(原標題:社科院專家:中國離債務危機還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