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追責機制能抑制債務規模擴張,促進金融穩定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以下簡稱《預案》),對可能會出現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作出總體部署和系統安排。
其中,《預案》提出,省級政府對本地區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負總責,省以下地方各級政府按照屬地原則各負其責。同時,一旦發生Ⅳ級(一般)以上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事件,將適時啟動債務風險責任追究機制,要求地方政府依法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行政問責;銀監部門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相關責任人員依法追責。
“從目前來看,追責機制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地方政府未擔保的城投類債務規模擴張。”天風證券高級宏觀分析師宋雪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地方政府未擔保的城投類債務,風險會更多地體現在城投債的定價中。由于債務風險機制并沒有把所有的城投類債務都加進去,對于整體債務擴張而言,目前的追責還得看具體發生什么風險,追責主要看是否發生財政重整,這個概率比較小。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預案》明確將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事件劃分為四個等級,實行分級響應和應急處置,并表示存量擔保債務和存量救助債務不屬于政府債務。地方政府對其舉債負有償還責任,中央實行不救助原則。根據《預案》,一旦啟動財政重整計劃,地方政府必須實施清繳欠稅、壓減支出、處置政府資產等一系列措施,直至債務規模和償債能力相一致,恢復財政收支平衡狀態。地方債務重整就是要改變地方政府舉債、償債的方式和方法,迫使地方政府舉債適當有度、償債風險可控,進而形成從預算到決算的收支平衡及自我約束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研究員楊志勇也指出,追責機制能起到抑制債務規模擴張的作用,促進金融穩定。
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末,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為16萬億元。債務率(即年末債務余額與當年政府綜合財力的比率)為89.2%,低于國際通行的警戒線。目前國際上通常以負債率100%作為警戒線,在中央“不兜底”的情況下,負債率超過100%的省份可能會面臨較大償債壓力。
“《預案》的出臺,對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苯洕鷮W家宋清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作為《預案》重中之重的責任追究機制,不但有助于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事件,抑制債務規模擴張,而且還能夠促進金融系統穩定和經濟健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