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長均為6.7%,主要經濟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穩定性增強,階段性企穩跡象愈加明顯,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經濟平穩運行是政策合力作用的結果
當前我國經濟平穩運行與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密切相關,不是“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是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系列組合政策直接作用的結果,是適度擴大總需求、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等政策組合效應的集中顯現。
工業經濟企穩主要得益于汽車、電工等行業政策調整。去年四季度出臺的1.6L以下低排量小型車購置稅減半征收政策,有力促成了今年汽車產銷兩旺的局面。今年上半年上網標桿電價政策調整,也推動了電工行業迅猛增長。前三季度,汽車、電工兩大權重行業對工業經濟直接貢獻達到16%左右,其中汽車行業拉動GDP增長0.3個百分點以上。
實施“十大擴消費行動”政策有力促進了消費市場穩定和服務業快速發展。以“互聯網+”為特征的信息化帶動傳統產業不斷煥發新活力,新技術新產品的融合發展創造出更多消費新需求,移動支付、網絡租車、遠程教育等分享經濟不斷發展擴大,城鄉電商交易規模將實現大幅增長。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6.1%,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達3個百分點左右。符合幸福產業發展的康養、教育、文化、體育健身等消費規模不斷擴大。1~8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調查顯示,旅游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7.5%,文化、體育、健康和養老服務業分別增長14.7%、30.7%、16.9%和17.7%。
投資止跌與穩投資政策密切相關。在加大投資補短板力度作用下,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投資保持了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4%,比全部投資增速高11.2個百分點,拉動投資增長3.4個百分點。同時,開展國務院大督查、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查等,推動了重點投資項目、重要民生工程的加快落地。民間投資下滑勢頭逐步得到遏制,教育投資、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1.1%、18.8%。
出口降幅收窄受促進出口系列政策的有利影響較大。在加快落實出口退稅進度、減免行政性和經營性收費等政策基礎上,上半年出臺了促進貿易便利化、降低外貿企業生產運營成本的系列政策,增強了出口產品競爭優勢,基本穩定了我國出口份額。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人民幣計價)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別收窄1.4和4.0個百分點。
結構性改革政策舉措對新動能、新經濟蓬勃發展功不可沒。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臺了一批推動研發創新創業的重大政策,促使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分別增長10.8%、11.1%和10.7%,新動能持續壯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加力,再次公布取消了192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企業“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全面實施,釋放了微觀主體活力。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企業增長27%,日均新登記企業從去年的1.2萬戶提高到1.46萬戶。
鞏固經濟穩中向好勢頭仍需政策合力呵護
政策的合力支持使我國經濟有效頂住了下行壓力,經濟大盤總體穩定也表明經濟良好基本面沒有改變,而要鞏固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仍離不開政策的合力呵護。
適度擴大總需求仍需政策繼續發力。一是要擴大有效投資,加快落實“十三五”規劃確定的重大工程項目;加大投資補短板力度,強化脫貧攻堅、農業、新產業和軟硬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霧霾治理和環境保護、交通物流融合發展、通用航空、新型城鎮化等領域投資;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完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機制,著力激發民間投資。二是要進一步釋放消費需求潛力,拓展幸福產業服務消費增長空間,加快傳統消費擴容升級,改善消費環境,滿足多樣化、高質化和便捷化的消費需求。三是增強出口商品的競爭優勢,積極培育出口新增長點。
消除和化解經濟運行中的風險隱患仍需政策配合。一是要穩妥推進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和企業債券發行,解決好處置僵尸企業過程中相關債務風險。二是要加強風險排查,通過債務重組等方式,解決企業可能出現的債務違約風險。三是要靈活管理和調節涉外金融活動,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體系,防范資本外流風險和外資企業撤資風險。四是要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提高銀行對中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容忍度,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需政策推動。一是要繼續有效推動“三去一降一補”工作見實效、出實績,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二是要創新國有企業產權結構、內部治理機制,增強國有經濟活力。三是要加快金融改革,強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和動力。四是要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土地、能源、資源等要素市場改革,促進資源有效配置,釋放增長潛力。
增進民生福祉仍需政策保障。一是要夯實居民就業基礎,確保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人群就業穩定。二是要廣開就業渠道,改善城鄉“雙創”環境和氛圍,推動創業帶動就業。三是要完善居民增收機制,調整收入分配政策,促進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四是要進一步增強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提高居民社會保障水平。
總之,我國具有保持穩定增長的巨大潛力和堅實基礎,經濟發展也具有韌性強、回旋空間大的特點。要把已有增長潛力轉化為增長動力,仍需進一步通過改革創新制度安排和相關政策措施加以引導和支持才能更好實現。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