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是今年以來,工信部發布的對電信網絡詐騙最嚴格和細致的管控措施。”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1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進一步防范和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有效防范和打擊通訊信息詐騙,提出八方面29條實施意見。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今年10月初工信部就發出了年底前實名認證率100%的最后通牒,在此次發布的《意見》中又再次強調了這一目標。而對于實名認證的重災區——虛擬運營商,工信部首次提出了“對170、171號段全部用戶進行回訪和身份信息確認”的要求。
目前國內最大的虛擬運營商之一蘇州蝸牛移動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用戶信息的校驗和審核一直是公司工作的重點之一,在工信部此次要求出臺之前已落實相關工作,但在具體實施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難度。
“此塊工作的難度,主要在于用戶的配合程度,部分用戶由于自身原因,并不配合進行信息補登記工作,還有不少的用戶已關機或無法接通,目前在這塊企業的精力用了不少,但成效并不明顯。”蝸牛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過去,銷售渠道實名制認證執行不嚴格導致了大量非實名制電話卡流向市場,虛擬運營商中渠道“養卡”的不規范行為也十分常見。
針對這一問題,《意見》提出,“嚴格落實代理渠道電話實名制管理要求。各基礎電信企業和移動轉售企業要進一步嚴格代理渠道準入,強化代理商資質審核,嚴格禁止代理渠道擅自委托下級代理。”
電信觀察專家項立剛向澎湃新聞表示,運營商的銷售渠道一直是監管的難點所在。
“一般運營商自營的營業廳在實名制執行中都較為規范,而加盟或者合辦的營業廳讓很多電信運營商鞭長莫及。”項立剛說,“合作營業廳的情況確實比較復雜。工信部此前曾向行業內專家征詢意見,有意向取消電話卡的合作銷售渠道,全部改為電信運營商自營。不過這一辦法并不可行,以四川的中國電信為例,自有營業廳與合作渠道數量比例是1:10。一旦一刀切,運營商的運營成本會大大提升,消費者的便利度也下降了。”
對于過去網絡售卡帶來的實名制盲點,《意見》中提出,“通過網絡渠道發展新用戶時,要采取在線視頻實人認證等技術方式核驗用戶身份信息。”不過一些行業內人士表示,短時間內要實施起來還是比較困難,因為很多網售點并不具備視頻認證的技術和能力。
針對這一難題,一些運營商找到了自己的辦法。蝸牛移動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公司針對網售卡的消費者推出了微信號自助免卡認證的服務,客戶在后臺進行人工審核。
除了對非實名用戶的清查,工信部也對三大基礎運營商和移動轉售企業的存量業務提出了自查的要求。譬如,《意見》指出2016年底前,各基礎電信企業和移動轉售企業應全面完成一證多卡用戶摸排清理,對在本企業全國范圍內已經辦理5張(含)以上移動電話卡的存量用戶,要對用戶身份信息逐一重新核實;各基礎電信企業、移動轉售企業和相關互聯網企業要針對“一卡雙號”、“融合通信”、“短信營業廳”等可能引發通訊信息詐騙風險的存量業務,重新組織開展全流程、全環節的安全評估,積極消除安全隱患等。
“工信部的最新意見在防范通訊信息詐騙上,是十分細致的,不少條款都需要電信運營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留給企業自查的時間不是很長,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執行起來確實有一點難度。”付亮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付亮認為,《意見》中包含了不少創新措施和突破性的做法。“最具突破性的意見就是‘堅決整治網絡改號問題’。在此之前,工信部在任意顯號和網絡改號方面的重視不夠,事實上,比起傳統的電話和短信詐騙,從前人們只知道網絡改號所帶來的騷擾小廣告的問題,并沒有意識到這一服務中蘊藏著更大的安全漏洞,它們會給電信詐騙分子鉆空子。”
對此,《意見》中指出,要嚴格規范號碼傳送和使用管理,建立網絡改號呼叫源頭倒查和打擊機制,嚴禁違法網絡改號電話的運行、經營,堅決清理網上改號軟件。全方位封堵網絡改號(任意顯號),對境外來電、境內VOIP接入、跨運營商傳送及各種可能被改號利用的增值服務,進行全面嚴查封堵。
“這一系列辦法如能嚴格實施,將大大壓縮號碼虛假傳送行為。”付亮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各部委發布的規范性文件,如工信部、銀監會、公安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以及銀監會、公安部制定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凍結資金返還若干規定》均使用了“電信網絡詐騙”的表述。而在7日工信部的發文中,則以“通訊信息詐騙”取代了原有的“電信網絡詐騙”的稱呼。
專家認為,這一稱呼的變化顯示了監管部門對于通訊詐騙行為的科學認識。此前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春暉提出,“電信詐騙”或“電信網絡詐騙”的提法都不夠準確,容易引起誤解。他建議將該類違法犯罪行為統一定義為 “通訊信息詐騙”較為妥當。
付亮也表示,通訊信息詐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此前人們統稱為“電信詐騙”總是讓人認為防范這一行為的重點在電信運營商這一頭,事實上很多詐騙行為來源于互聯網。而從防控的角度,公安部、銀行系統、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都需要承擔起各自的責任。
“從之前六部委聯合發布的打擊文件來看,各個部門之間已經在形成一股合力,整體來看目前詐騙行為生存的空間已經大大縮小了。”付亮說。
(原標題:史上最嚴打擊電信詐騙新政嚴在哪:堅決整治網絡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