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正面臨三大矛盾和三大機遇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李倩倩)在10日召開的“第十二屆中國地產金融年會”上,與會嘉賓指出,現階段房地產行業面臨商業地產供應過剩、土地成本高企、融資周期大于投資回收期等三大結構性矛盾,未來傳統房地產開發模式將迎來變革,在此之下,城市更新、商業地產資產證券化、輕資產運營等將為房企帶來三大新機遇。
從中長期來看,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我國住房需求仍呈增長態勢。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在發言中指出,當前至少有三類住房需求需要滿足:一是部分低收入人群未達到基本住房條件,需要滿足他們的基本住房需求;二是新就業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后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產生的住房需求;三是由于我國大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務的區域差異較大,隨著居民收入增長,人口向資源更為集中的大城市流動的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改善性購房需求旺盛。
對于這一輪熱點城市房價持續上漲的原因,與會人士認為,本質上是這些地區房地產的投資屬性短期內被快速放大。國務院參事、住房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認為,必須堅持鼓勵、引導和滿足剛性購房需求,約束投資需求,遏制投機需求的原則,使住房回歸居住屬性,提高調控的精準度。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人士提醒,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三季度,伴隨房價上漲,雖然房地產銷售市場也持續回暖,但這僅僅緩解了行業的短期財務壓力,行業結構性矛盾日益升級。北京貝塔咨詢中心合伙人杜麗虹認為,當前房地產開發企業面臨“三座大山”:一是商業地產供過于求,隨著2016年新開工面積復蘇,庫存壓力進一步升高;二是高企的土地成本侵蝕了利潤率,半數地產上市公司投資回報率已低于債務融資成本;三是地產企業的融資期限普遍短于投資回收周期,“短債長投”,行業的中期財務風險仍在加大。為化解危機保證正常運營,未來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還將加快。
高和資本董事長蘇鑫認為,隨著拿地門檻提高、資金成本上升,傳統房地產開發模式將終結,房地產業將從制造業進入到服務業時代,圍繞住房消費升級換代的趨勢,突破思維模式,提升住房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是根本出路。在此之下,存量房時代開啟的城市更新市場、以REITS(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CMBS(商業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資產證券化方式破解商業地產存量、沿產業鏈系統布局輕資產運營公司等,將是“服務業”時代房地產業發展的三大趨勢。(完)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