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前三季度吉林經濟發展交出一份穩中趨升答卷,從2014年一季度之后,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這一成績格外令人振奮。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吉林堅定信心、苦干實干,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簡政放權激發活力?!摆s超”之間,吉林經濟發展正在呈現新變化。
體制機制之變:煥發振興生機
吉林把完善體制機制作為治本之策,下大力氣抓好重點領域改革。今年以來打響了服務業發展、脫貧攻堅、國企改革“三大攻堅戰”,全力破解困擾全面振興的老大難問題。
國企改革是重中之重。吉林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深化內部制度改革。目前首批4戶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已經注冊完畢。改革中老國企獲得新生機。1至10月份,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實現銷售收入55.1億元,同比增長10.3%。
吉林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市場形勢略有好轉情況下主動調減產能,原煤和鋼材產量分別下降38.5%和16.5%。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及成本均在下降,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2.7%,比上年同期下降2.3個百分點。發展質量效益有所提升。
吉林要求全省干部真抓實干,沖在前面,攻堅克難。最近幾年,連續在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召開全省干部大會,部署工作任務。4月份大地剛剛開化,吉林啟動“三早”行動,十幾位省領導帶隊到項目現場,推動“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
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吉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9298.11億元,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
發展環境之變:堅定投資信心
專家分析,吉林前三季度經濟發展勢頭不錯,投資和項目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吉林民間投資7946.48億元,同比增長12.7%,占全部投資的74.7%。汽車等重點產業回暖和轉型升級加快,帶動吉林省制造業、醫藥健康、汽車零部件等領域的民間投資都實現兩位數增長。
“投資不過山海關”,是很多人印象中東北發展環境差的形象概括。吉林打響“治軟”之役,全力改善發展環境。5月份,吉林召開軟環境建設大會,出臺41條操作性強的措施。上半年各類檢查活動精簡60%。
11月8日,吉林省紀委集中通報7起嚴重影響經濟發展軟環境典型問題,再次敲響警鐘。今年開始,每月通報一次軟環境明察暗訪情況,嚴肅追責涉軟問題。針對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43種情形出臺專門問責辦法,重點整治庸懶散。
為了更好激發市場活力,吉林加快推進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清費減負等,實實在在減輕企業負擔。實施“五證合一”改革以來,企業辦事時間由原來的15天至20天壓縮到3天。民企籌建時間平均節省3-6個月,平均每天生成企業200多戶。6月份開始,連續出臺4個清費減負公告累計40項措施,為企業降低成本225億元。
產業結構之變:繪就發展藍圖
今年4月,華為長春云計算中心項目開工,短短半年時間便已完成投資1.4億元,開工面積1.8萬平方米,集聚了一批上下游企業。
華為項目是吉林產業結構變化的一個縮影,“傻大黑粗”“一業獨大”正在成為過去,高鐵、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衛星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崛起,超高密度LED顯示屏、混合動力動車組等一批增長點不斷涌現。
吉林加快實施支柱產業振興、優勢產業發展等四大工程,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既加快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又加大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投入,培育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引領性、創造性和增長性的項目。
今年以來,吉林工業傳統優勢行業總體向好,汽車產業實現快速增長,新興行業發展加速,醫藥健康產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過10%。一大批項目在黑土地上崛起。例如,總投資60億元的長春航天信息產業園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主要開展衛星、無人機的研制生產以及航天信息產品的開發。
前三季度吉林經濟運行保持相對平穩,基本實現了穩中趨升的發展態勢。更令全省上下感到振奮的是產業結構正在呈現優化,出現了有升有降的可喜局面: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上升,傳統產業占比下降;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工業占比下降。
(原標題:“趕超”之間看三變——來自吉林老工業基地經濟穩中趨升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