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際燃料電池汽車大會日前在北京開幕,會議議題主要包括國內外燃料電池汽車整車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車用燃料電池發動機關鍵技術、氫能及加氫基礎設施關鍵技術,燃料電池汽車測試評價技術及標準法規等。工信部裝備司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未來氫燃料電池技術將在汽車、船舶等多個領域展開。
相對于目前廣泛使用的電動汽車鋰電池,氫燃料電池在環保、續航里程、車身重量和燃料補充耗時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燃料電池車是利用燃料電池促使氧和氫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電力,行駛期間的尾氣排放為零,成為新一代汽車中環保性能最高的綠色動力。公開資料顯示,氫燃料電池車行駛里程可以達到500公里至600公里,燃料加注僅需3分鐘。
燃料電池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今年4月發改委印發了《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并同時發布了《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新行動路線圖》,提出15項重點創新任務,包括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和先進儲能技術創新等。
近年來,成本較高成為約束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的重要因素。隨著其他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的退坡,以及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大幅下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使用成本將接近甚至低于其他新能源汽車,使整個產業鏈迎來爆發機遇。
去年財政部聯合多部委發布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提出,2017年至2020年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車型補助標準適當退坡。其中,2017年至2018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優勢正逐步擴大。
隨著新材料的應用和產能規模化提升,氫燃料電池中催化劑、質子交換膜以及雙極板等主要部件的成本將大幅降低。機構預計到2020年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成本將下降60%。目前,全球燃料電池車市場處于起步階段。機構預計,到2030年全球燃料電池車銷量將達到100萬輛左右,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000億元。
(原標題:政策扶持推動技術創新 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