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晚間,停牌兩月余的華鑫股份(600621.SH)正式發布其有關重組草案,詳細披露有關華鑫證券擬借道上市的有關事項。
草案顯示,華鑫股份將通過置出現有的房地產業務及負債,同時注入華鑫證券92%股權的方式重組。
“華鑫證券亟待完成資產證券化,拓寬融資渠道,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同時也將解決上市公司與其控股股東之間的同業競爭。”在談及為何進行此次重組,華鑫股份如此解釋。不過,亦有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華鑫證券的借道上市,也可能意味著儀電集團旗下資產與多個上市平臺未來或出現聯動。
“儀電系”操盤重組
根據上文華鑫股份發布的重組草案顯示,此次重組將由重大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和募集配套資金三部分組成,前兩項互為條件、同步實施。
其中,華鑫股份在儀電集團等值部分進行置換后,差額部分將與飛樂音響(600651.SH)、上海貝嶺(600171.SH)各自持有的華鑫證券24%與2%股權一道,以9.59元/股價格發股購買,整個華鑫證券92%股權的作價,高達49.265億元。
除此之外,華鑫股份還擬以10.60元/股的價格,向儀電集團等3名特定對象募集配套資金12.72億元,用以提高重組后上市公司的績效以及未來的資金需求。
由于華鑫證券此前已經持有華鑫股份8%股份,因此交易完成后,后者將成為前者的全資子公司,前者的主營業務也將從目前的房產開發變更為證券業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與華鑫股份主營業務一同發生變更的,還有其控股股東。目前,華鑫股份大股東為華鑫置業,后者持股26.62%;交易完成后,前者大股東將變更為儀電集團,其持股比例達27.49%,而在不考慮募集配套融資情況下,后者持股則達28.87%。
不過,華鑫股份對外表示,由于控股股東與實控人仍為儀電集團和上海市國資委,因此上述交易并不構成借殼上市。
北京一家投行人士對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華鑫證券此次上市的手法,與安信證券2014年借道中紡投資(600061.SH)上市有些類似,都是在同一大股東操盤下進行的資本運作。
華鑫股份董秘胡之奎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目前仍屬靜默期,將集中精力回應上交所即將下發的重組問詢函,此后將選擇復牌。”
同時,華鑫股份亦強調,此前一直困擾公司與控股股東的同業競爭問題,也將因此得到妥善解決。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2014年6月,華鑫置業曾出具了避免與華鑫股份同業競爭的承諾函,承諾于明年底使后者成為前者唯一的商務不動產運作平臺。
券商多渠道爭上市
隨著華鑫股份上市重組案的披露,華鑫證券也成為繼華創證券借道寶碩股份(600155.SH)上市順利過會后,又一家欲曲線上市的券商。
雖然此前券商通過“重組并購”實現上市不乏案例,但目前券商登陸A股的主要途徑,仍集中于IPO.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統計,目前仍處IPO排隊的券商,已達11家。除了欲從港股回歸的銀河證券與中原證券這兩家已經在H股上市的券商外,還包括天風證券、華安證券、財通證券等。
方正證券研究所所長高利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新一輪的券商上市潮,推動原因主要有兩個,既有券商自身對上市的愿望越來越高,也有宏觀政策鼓勵的因素。
“隨著券商業務的發展,包括兩融業務的放開,其自身對資本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但是融資的渠道又有限,選擇上市成為最好的辦法。與此同時,證監會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券商利用多途徑擴大資本金,也推動了這輪上市潮。”高利說。
而伴隨著券商上市潮的涌動,一些隱藏在券商背后的影子股和險資也暗潮洶涌。在華鑫股份發布的重組案中,其股東名錄中劉益謙旗下的國華人壽赫然在列,以持股10%位列第二大股東。
去年8月,在A股一片哀鴻之際,國華人壽在短短半月內,總耗資7.4億元兩次舉牌華鑫股份。不過,根據華鑫股份最新股價顯示,國華人壽已浮虧近1.15億元。
(原標題:華鑫證券49億借道上市 劉益謙“舉牌”浮虧“潛伏”)
猜你喜歡
微軟Bing市場份額不增反降,
“賦能金融,共筑安全”知虎
今熱點:春播糧食近尾聲 主
安然納米發光體|馬占榮: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