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線城市紛紛收緊房地產時,部分二線城市以及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政策在進一步寬松。目前,即使在部分城市房價上漲迅速的情況下,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壓力依然巨大,這也使依靠房地產收入的地方財政更加拮據。
樓市庫存高企累及財政 三四線城市奇招頻出
針對樓市去庫存,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去化”措施。3月28日,針對“零首付”風險的爭議,沈陽在近1個月后發布了新版新政,對個人購買住房市區兩級給予獎勵政策;降低二手住房交易稅費;鼓勵農民進城買房居住、支持畢業生及在校生購房、土地供應減半等22項房產新政。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經濟缺乏動力,財政壓力空前。目前房地產市場需求上漲乏力,地方仍寄希望“強心針”來促進樓市好轉,這也是沈陽此前政策“去化心切”的主要原因。在沈陽上一次出臺的房地產意見中,明確強調房地產業是沈陽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并確定2016年沈陽商品房銷售實現同比增長10%的目標。
江西省一位財政廳人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從去年、前年招拍掛都掛不出去了。當地在稅收方面出臺了一些去庫存的優惠政策,包括降低契稅和其他交易稅,盡管這會影響財政收入十幾個億,但地方還是希望通過這些政策讓房地產市場有一些回暖。
四川宜賓市為去庫存,宣布將全面放開住房補貼政策,至12月31日前,除繼續執行購房補貼200元/㎡的政策外,宜賓還將取消補貼的面積限制。
3月29日,四川省住建廳更是印發通知,要求各市(州)認真梳理,履行相關法定手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用足用好住房公積金大力支持房地產市場“去庫存”。
中國房地產泡沫是全球最大的
三四線城市樓市庫存高企還引起經濟分析家的另一個擔憂,即房地產泡沫問題。
在剛結束的博鰲亞洲論壇會議上,高盛投資的哈繼銘公開發言認為,“(中國)房地產的情況和匯率很類似,就是在所以其實中國的房價應該是已經到了下跌的階段了,之所以沒有下跌是我們政策在不斷的推動它,包括輿論上的推動,包括地方政府出的一些政策,包括金融政策的放松,在努力的使得有更多的人可以來買房子,目的當然很直接的就是穩增長、穩金融,但是我覺得這些措施可能都是過渡的注重了短期的利益,短期的穩定,它可能是以更長期的不穩定為代價的。”
“因為我們知道中國其實房價是很貴的,大家都說香港房價貴,是香港房價是貴,但是香港的房價收入比在全世界來看它是處于除大陸以外它是最高的,它是15.6倍,那么紐約和倫敦差不多都是在10倍、12倍,日本東京只有8倍,你知道中國深圳是多少嗎?28倍,上海和北京也都是超過香港的,所以有很多人說香港是世界上泡沫最大的,我覺得不是,是中國房地產中國大陸的房地產是泡沫最大的,遠遠大于香港的,遠遠大于全球的。”
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哈繼銘是用房價收入比來說中國房地產泡沫最高,但實際上,房價收入比不是一個很好的測算房地產泡沫的指標。他表示認同哈繼銘說的中國房地產泡沫是全球最大的,但泡沫主要不是在高房價的一二線熱點城市,而是在天量庫存的三四線。
第一,從房價絕對值而言,中國很多一線城市和熱點城市的房價絕對值已經超過了很多國際大都市。
馬光遠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發表文章指出,
第二,房價高不等于泡沫大。泡沫的破滅一是需求疲弱,二是金融杠桿。
在中國的一線城市和熱點城市,住房需求在中國完成真正的城鎮化之前一直強勁,這是難以逆轉的事實。中國大城市的房子,很多情況下和普通老百姓關系不大了,就是有錢人的專利。有錢人的錢目前仍然多于房子,所以我一直堅持認為,中國的一線城市房價沒有太大的泡沫。
第三,中國房地產最大的泡沫是數量泡沫,而不是價格泡沫。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將成中國房地產的阿喀琉斯之踵。
馬光遠認為,根據測算,中國已經建成而沒有售出的房子,加上在建面積、已經批準建設的面積,差不多在130到150億平,按照中國每年的銷售面積,這些房子足夠10年的銷售,這是難以承受的數量泡沫。坦率而言,中國未來幾年很多城市無需建房子,房子也基本夠了。面對天量庫存,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價格來調整,但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在三四線城市,降價實施起來很難。這就是哈繼銘講的不讓降價。
馬光遠最后總結指出,北京上海的房價盡管很變態,很高,但其實沒有太大的危險,而那些房子比人多的三四線城市,才是全球房地產泡沫最大的地方。這些地方的房子究竟怎么辦,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