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神州專車,最近的日子似乎不太好過。
進入3月以來,滴滴出行、uber等用車軟件拿出高額補貼,易到用車也推出充100返120的優惠活動,專車三國之戰打得不亦樂乎。只有神州還在按兵不動,繼續執行著之前充100返20的活動,這個不痛不癢的優惠力度,就如隔靴搔癢一般,使得神州逐漸在戰火激烈的專車三國戰中淡出人們的視野。

內憂外患 雙重夾擊
為什么在這個最關鍵的時期,神州專車卻如此低調,退出戰爭?
與其說是神州低調,不如說它是無暇顧及,因為長期以來的“內部矛盾”似乎還一直沒有解決。
3月2日,50多個神州專車司機聚集在寧波某大廈前進行維權。“這些司機都是大廈內神州專車的司機,原本雙方約定好底薪是5000元,去年11月,司機被迫改簽了合同,底薪變成2000元。”一名神州專車司機應先生說,公司表示,只要業務多,收入還是會提高的,但近段時間根本就沒什么生意,收入大幅減少使得大伙一下子無法接受。
“之前神州專車招聘廣告上打的是起薪5000元加業務提成,還繳納五險一金和雇主責任險。”應先生說,優厚的待遇讓他決定前去應聘,要求也不高,只要有三年以上駕齡就行,繳納了一萬元保證金后,他很快成為公司下面一位普通的專車司機,“車子是公司提供的,做五休二,公司會監控你每天上線的時間。”
幾個月下來,果然和公司起初承諾的一樣,他拿到了6000多元每月的報酬。好景不長,隨著公司優惠力度下降,每天接單量似乎沒有以前那么多了。
“從開始充一百送一百,到后來送80,再慢慢減,到現在充一百只送20元了。”優惠幅度的降低,使得原本火熱的訂單減少了許多,而之后公司出臺的一系列新的考核辦法讓大伙坐不住了,“取消了績效獎,改為按照接單量來算提成,每天前三單不給提成,之后按照每單9元的提成發放。”應先生說,現在每天平均只能做6單上下,每個月提成拿到手也就六七百元,“現在月收入也就3000元不到,我們都是全職司機,這樣的薪酬太少了,我們才想到為了維權。”
其實,神州專車司機進行維權并不是個案,早前在珠海也有不少神州專車司機拉起橫幅在公司門口維權。

似乎人們印象中的神州專車,還是去年那個風光、高調的神州,它邀請了一干明星坐陣,矛頭直指美國來的Uber。“Beat U”的海報,內容就差直接說Uber的專車是黑車了。當時神州淡定的向公眾表示,我們和他們不同,我們是有自有的專車司機。
可是,才半年的光景打臉的事情就來了,號稱安全、安全、安全的神州司機,卻拉起橫幅消極怠工了。
上市圈錢還是生存突圍?
為什么神州專車曾經標榜 “差異化”的自有司機、自有車輛,在短短半年之后,就出現了司機的維權和抗議?或許從它的母公司可以一探究竟。
2015年神州租車開始加速傳統產業的轉型,與優車科技合作推出了互聯網約租車品牌神州專車。所以神州專車并不是走的共享經濟的路線,而是逆潮流“自有車輛、自有司機”的模式,按照神州專車官方宣傳的內容,其運營車輛全部來自于母公司神州租車,而司機則是通過專業的勞務公司派遣。
根據2015年神州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根據長租條款,神州租車向優車科技出租的車輛約2萬輛,在工作日通過短期租賃的方式向優車科技出租的車輛超過1萬輛。
由此可見,神州專車的車輛最多不會超過3萬輛,然而要知道其他幾家的注冊司機數量是以數十萬、數百萬計的。由此可見,神州租車的市場份額還很小,在共享經濟的時代,想擴大市場體量對于神州還是頗有壓力,因為對于走傳統路線的神州專車來說,要想擴大市場份額,只能讓母公司神州租車再購進大批車輛,對資金和經營的壓力可想而知。
現在錢燒得快差不多了,只能支付得起司機的底薪了,而現在怎么能擴張呢?上市似乎成為了神州最后的唯一出路,神州租車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陸正耀曾明確表示“神州專車2016年肯定要上市,早的話可能年中,晚的話就在年尾。
不過從這種模式看,即使是上市了未必能挽回神州專車的尷尬局面,一方面要加大車輛、人員等重資產的投入,另一方面又要與“共享經濟”模式下的滴滴、優步、易到用車等拼價格。
神州用租車來養專車也只能是短期內,因為車是共用的,現在可以用租車的利潤來支付專車的成本,但租車方面如果不計成本的支持專車,或許還會連累到其母公司神州租車。
商戰大局自有食肉者謀之,互聯網思維強調極致的用戶體驗,當然更強調技術致勝、創新致勝,面對著滴滴、UBER、易到的強勢猛攻,神州專車逐漸地被邊緣化值得令人反思。
猜你喜歡
微軟Bing市場份額不增反降,
“賦能金融,共筑安全”知虎
今熱點:春播糧食近尾聲 主
安然納米發光體|馬占榮: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