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在金融界網站主辦的第四屆“領航中國”年度論壇上,國務院參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夏斌表示,美聯儲一直在為是否加息糾結,雖然“靴子”終于落地,但世界經濟的復蘇前景非常微妙,非常艱難。券商人士表示,在美聯儲加息背景下,中國將加大應對外部風險的力度,明年貨幣政策可能比市場預期更寬松。
美國利率周期或走弱
對于美聯儲加息,有券商人士認為,未來兩年可能成為美聯儲加息時段,但加息幅度將大大低于2007年。
西南證券表示,美國利率周期走弱的根本原因在于“產業紅利枯竭”。從聯邦利率期貨的表現來看,市場預計2016年美聯儲加息次數為兩次,加息時間在二季度,預計將在2017年底前完成加息過程。
對于加息的影響,市場人士預期短期和長期的差別會較大。興業證券表示,作為本輪美國經濟復蘇的核心支撐,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的修復依賴于美聯儲的寬松政策,而貨幣政策正常化可能動搖復蘇根基,使得美國市場這個看似安全的地方不再安全。
申萬宏源認為,“靴子”落地短期內符合預期,但中長期風險不小。考慮到利率期貨價格反映出的預期差,明年二季度后壓力會出現。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之后,中長期加息路徑的演化仍是投資的必要考量。
加大力度應對外部風險
夏斌表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經濟雖然經過7年調整,但目前復蘇依然脆弱。在此背景下,中國正在尋找對世界經濟發展有利、有效的投資。“一帶一路”沿途國家以及非洲、拉美等在上一輪經濟周期中落伍的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落后,投資空間巨大,這就是中國行動的落地點。
夏斌強調,中國絕不是要改變甚至顛覆現有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金融經濟秩序,而是加以改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暴露出的全球經濟失衡已經過七、八年調整,相信過去遺留的風險問題會逐步消化,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還不會變化。
在美聯儲加息背景下,中國將加大應對外部風險的力度。中信證券表示,最新的外匯占款數據顯示,資本外流風險猶在,匯率風險在明年一季度仍然是流動性的最大風險。明年我國貨幣政策可能比市場預期更寬松。從政策層面看,最近中央開始強調供給端的結構性改革,這具有標志性意義。傳統行業的“僵尸企業”問題是中國經濟結構難題的根源之一。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是需求之困,淘汰落后產能雖然不會對實際增長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但其導致的失業和金融風險難以回避,預計信用和失業風險將在明年上半年體現。為了防范經濟下行、產能去化、資本外逃和匯率波動的風險,央行在審慎的政策原則下將進行預期管理,貨幣政策可能比市場預期更寬松,并且上半年的寬松力度大于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