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寶興業成熟市場動量優選基金發布清算報告,最終完成清算程序。而在此之前,另一只QDII基金泰達宏利全球新格局在虧損狀態下實施清盤一事也引發了市場關注。
事實上,QDII基金在我國已經有近十年發展歷史,但發展一直較為緩慢,至今仍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數十余只QDII規模在5000萬清盤線之下,部分小基金甚至只有幾百萬元規模。
對此,多位QDII基金經理表示,基金清盤是十分正常的事,沒必要過度解讀。相反,他們認為,隨著近段時間人民幣的貶值和美元加息預期的不斷上升,QDII基金迎來了“這么多年以來最好的一個發展時機”。
QDII尷尬局面迎轉折
對于最早的一批QDII基金投資者而言,通過QDII參與海外投資似乎是段不堪回首的過去。截至當前,2007年集中成立的四只QDII基金目前凈值仍在1以下,其中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最新凈值僅為0.56元。此外,這四只基金也是目前市場上最大規模的QDII基金。
先行者的“出師不利”,使得后發QDII基金規模顯著下滑。截至目前,市場上有40余只基金規模在5000萬元清盤線以下,8只基金規模不達1000萬。其中,今年9月才成立的華寶興業中國互聯網美元基金最新規模僅有20.91萬元,凈值更低至0.16元。此外,百余只QDII基金中,有十多只基金凈值在2毛錢以下。
盡管部分QDII基金遭遇尷尬狀況,不過,多位機構人士向記者表示,這是基金發展出現的正常情況,不應該一概而論地否認QDII基金的價值。
招商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監白海峰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QDII基金表現差,QDII基金也有很多分類,主動還是被動、投資什么市場、針對什么主題等,不能全部放到一起去談。事實上,2010年后發的QDII基金,業績較之前的QDII基金明顯改善,但由于規模不大,所以沒有改變人們對QDII基金的固有看法。大家的感知都比較傳統,可能看到今年很多投資大宗商品的QDII表現差,就不做區分地覺得QDII基金整體都差。”
確然,人們對QDII基金的“成見”,源自于老一批QDII基金的糟糕表現,這也對QDII業務后期的發展造成了比較大的障礙。
南方基金國際業務部負責人黃亮表示,“QDII業務的發展起步于2007年,至今已有八年多的時間。回顧QDII業務的發展歷程,整個QDII業務經歷了初期靚麗登場,到中期的苦苦掙扎,目前又迎來了發展的曙光。”
黃亮進一步解釋,“雖然基金行業此前發行了多種類型的QDII產品,但仍沒有聚集人氣,有以下原因:首先,QDII出海之初就遭遇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可謂‘生不逢時’,全球資產配置并沒有實現規避單一市場風險的初衷,大大影響了投資者的體驗;其次,過去10年,人民幣經歷了一個升值的大周期,同時境內的各類資產都提供了不錯的投資收益,相比較而言,QDII產品在收益上沒有體現出優勢。”
不過,包括白海峰、黃亮等多位受訪機構人士都認為,目前正是QDII基金扭轉尷尬局勢的良好時機。
黃亮表示,“今年下半年開始,形勢發生非常大的轉變。首先,在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下,人民幣面臨著一定的下行壓力。其次,隨著國內居民財富的大幅增長,國內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資產荒’,各類資產的投資收益出現了較快速度的下行。目前,敏感度高的機構已加大了對海外資產的配置, QDII額度使用率已接近了上限。未來,國內普通投資者也將會不斷增加對于海外資產的配置。因此,我們判斷,QDII業務在經歷了過去多年的沉寂后,有望迎來發展良機。”
美國市場具較佳配置價值
對于QDII基金配置海外資產的選擇,多位QDII基金當下最推崇的市場為美國市場。從各QDII基金今年的業績表現來看,表現最佳的幾只基金均是跟蹤美股市場的基金。諸如國泰納斯達克100、大成納斯達克100、廣發納斯達克100人民幣等等。
廣發基金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邱煒表示,“今年我們明顯地感覺到投資者全球配置意識整體提升,除了散戶以外,我們的QDII產品有40%到50%都來自機構申購。目前確實是進行海外配置比較好的一個時期,而美國市場是其中很不錯的選擇。目前美國市場最大的風險是漲太多可能會調整。但美國經濟表現還相當不錯,基本面也不差,即使真的調整,也不會是要轉熊。而且目前處于加息周期,美元強勢地位對于美國經濟來說,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我認為美國市場仍具投資價值。”
鑒于美國市場的投資空間,在QDII基金方面有較多布局的國泰基金日前還推出了一只針對境外絕對收益型基金的FOF基金。
國泰基金國際業務部負責人吳向軍告訴記者,“這個基金組合挑的都是一些業績好、波動率較低的絕對收益型基金。我們的想法是帶動國內的美元理財,填補這個市場空白。目前這只基金正在發行,大部分是以美元方式申購的。”
除了美國市場外,對于金磚四國主題、大宗商品主題的QDII基金,多位機構人士認為,現階段不具備很好的回報空間,不推薦配置。
不過,招商基金白海峰則表示,“不能因為目前周期輪動不在這一主題,就認為某類基金沒有價值。從公司產品創設的布局來講,應針對每個地區,每個經濟周期都布局相關產品。如我們的金磚四國基金,其成分股的比例有相當一部分是港股,未來很可能會由于深港通、內港基金互認而引發一波港股的行情,到時候這只基金可能也會有不錯的表現。作為產品儲備來說,其具有自身價值。”
此外,對于QDII基金未來的發展,機構人士普遍認為,額度和投資范圍上的限制是重要制約因素,未來政策的開放將十分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