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距離上一次債務重組取得重大進展已經過去了20天,簽了重組支持協議的債權人不足3成,留給恒大的時間不算富裕。從現在到摘牌最后期限只有五個月,上個月20號,恒大已經第四次清盤聆訊延期了。
內外交困之下,許家印可能必須上些手段來推債權人一把。
【資料圖】
4月24晚間,中國恒大和恒大汽車同時發布公告,中國恒大旗下附屬公司購買恒大汽車旗下的薈保股份及Flaming Ace的全部已發行股份,項目估值600個億,初始代價為人民幣2元。薈保股份及Flaming Ace的投資項目是47個“恒大養生谷”。
根據公告,恒大“2元購”的目的是為了讓恒大汽車提升估值。看起來是恒大從恒大汽車手里2元買來了600億的項目,但恒大汽車的前員工告訴《鳳凰WEEKLY地產》,47個項目基本屬于“垃圾項目”,600億的估值有極大水分。
公告顯示,恒大汽車轉讓養生谷之后,跟隨一起轉入中國恒大的還有接近250億的債務。恒大接了“垃圾項目”和大額債務,對于恒大的債權人來說,無疑和“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此舉既可以優化恒大汽車的資產,又可以推動恒大的債權人同意債轉股至恒大汽車的股份,可謂“一石二鳥”。
恒大汽車的前世今生
恒大汽車“00708”(證券代碼)這個殼,最初叫做“新傳媒”,新傳媒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是香港一家雜志出版社,2008年2月12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2015年2月,恒大以9.5億港元收購新傳媒大股東手里的6.47億股,收購價格約1.466元/股,持股比例74.99%。新傳媒的大股東是英皇集團,許家印和英皇集團的主席楊受成交情頗深,他們同是香港“大D會”的成員,據說許家印與新世界的鄭裕彤能搭上線,就是因為楊受成的引薦。
圖為楊受成
恒大收購新傳媒之后,“00708”變更為“恒大健康”,公司全稱“恒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4個月后,新傳媒在臺灣證券交易所的名稱更名為“恒大健”,證券代碼未變動仍為“910708”。自此,恒大健康一舉打通香港和臺灣兩地資本市場。
恒大健康最初公布的主營業務是醫美服務與養老服務,其中養老服務推進的就是“恒大養生谷”。
恒大健康股票的起飛在2018年。2018年6月,恒大健康宣布以67.467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間接獲得Smart King45%的股份。Smart King全資持有新能源汽車公司Faraday Future(FF)。
雖然FF原股東僅是Smart King的第二大股東,但卻持有近九成投票權。也就是說,恒大健康買到的幾乎就是FF的所有權。繼孫宏斌之后,又一個地產大佬成為賈躍亭的“白武士”。
恒大收購FF的消息馬上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捧,恒大健康開始走出了一波異常強勢的大行情,從2018年5月初的約3港元飆漲至8月的約11港元。
可惜的是,恒大和FF只是“露水情緣”,2019年1月,雙方分道揚鑣。有聲音認為許家印只是借FF之名炒作了一番股票,畢竟因為股價暴漲為許家印夫婦的身價直接貢獻了近450億。但沒想到的是,許老板或許是發現造車比造房容易,與其買FF和賈躍亭打交道這么麻煩,還不如自己來干。
恒大先后60億收購了瑞典薩博汽車公司,5億收購了荷蘭傳動系統公司等,號稱投資近500億。2020年8月,恒大健康更名為“恒大汽車”,“00708”從傳媒股到醫療地產股,又到汽車股,只花了5年時間。
恒大汽車在上市之初,就一口氣發布恒馳1-6共6款新車,涵蓋了A到D級各個級別,覆蓋了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型。恒大汽車的目標是“3-5年內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并在未來3—5年實現每年產銷100萬輛的規模”。截至目前,恒大僅推出了恒馳5,并在真正量產之前陷入幾乎停工的境地。
一地雞毛的“養生谷”
風風火火的恒大汽車上市之后,外界自然淡忘了恒大健康的既往業務。事實上,當時恒大汽車還留有大量的養老地產,并在更名后大量拿工業地開發項目。
《鳳凰WEEKLY地產》了解到,恒大汽車接手“00708”之后,成立了一家“產業園集團”,主要就是推進健康留下來的養老地產項目。產業園集團成立時,有60個項目,其中30家養生谷和30個以汽車、電池、電機電控名義拿的工業用地,汽車工業地塊的整體素質要高于養老地塊。
這里還涉及到一個關鍵人物“時守明”。時守明也是許家印的“老將”之一,早期能力突出,是恒大地產投資中心最早的總經理,后來升到集團副總裁,之后赴四川公司做了幾年董事長。時守明離開四川后,就去了恒大地產集團做總裁,但很快被調往恒大健康做總裁。
就是在恒大健康任職期間,時守明拍板收購了30個養生谷項目。這30個養生谷雖然標榜在西安、三亞、南京等熱點城市,但它們多位于交通偏僻的地段,比如南京的養生谷其實是在距離南京的一個偏遠縣城里,從市區開車到達要將近一個小時。
而且恒大的養老地產模式不同于泰康養老做高端客戶,它本質上還是做地產開發,靠賣房。用養老的名義賣住宅,地段偏是硬傷。
“養生谷都是郊區的地,投入高,熱度也沒炒起來,當年測算項目就沒啥利潤,現在市場下行肯定都是虧的了。”一名恒大汽車的前員工對《鳳凰WEEKLY地產》說。
雖然恒大汽車曾經努力推進養生谷的開發,但直到2021年恒大爆雷,還有相當體量的項目沒有開盤。當年9月,恒大汽車發布公告稱,養生谷項目因汽車集團的流動性問題,部分相關項目停工。
“之前產業園挪用了很多監管資金給汽車工業板塊輸血,導致無法交樓,工作組接手后一直關注這些資產處置情況,不能讓他們拖累了恒大汽車的盤活。”一名接近恒大的內部人士透露。
2021年11月,恒大汽車稱一直積極與潛在買家洽談出售集團的部分養生谷、新能源汽車生活項目及其他資產,并且已退還7個未動工的項目,回收12.84億元資金。
剩下最難的就是已經動工但停工的項目。從最新的公告可以看到,2020年恒大汽車接手后,60個項目僅解決了13個,剩下的47個燙手山芋一起打包轉回給了恒大集團。
甩掉包袱“
健康剛更名汽車的時候,就想過把養生谷轉給集團,幫汽車甩掉這個包袱。但是港交所那邊說不合規,又劃回來了。不合規的原因說是因為集團沒給錢。這次2元錢為什么又合規了?我不太清楚。”上述恒大汽車的前員工說。
根據最新公告,截至2022年末,薈保股份及Flaming Ace的綜合負債凈額賬面值約為人民幣247.89億元。完成該筆出售之后,恒大汽車不再持有兩家公司的任何權益,預計將錄得出售收益約247.89億元。
交易完成之后,恒大集團多了一筆負債近300億的“垃圾”資產,恒大汽車不僅甩掉了難處理的包袱, 還降了300億的杠桿,這么一加一減,恒大的債主們不知作何感想。
恒大汽車稱:“鑒于新能源汽車需要投入龐大資本,考慮到恒大汽車當前的資源情況,該公司董事會認為,對養生谷等項目進一步投入資源不符合去杠桿化的整體戰略,并可能對新能源汽車的業務發展造成限制。”
恒大在公告中稱:“考慮到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分部的聯交所上市同業公司估值所反映投資者近期取向。”
恒大在此前的重組方案里給出了一個債轉股選項,可以轉的股份有恒大物業和恒大汽車兩家上市公司股份。
截止到4月3日,簽了重組支持協議的債權人持有的“現有恒大及現有景程票據”未償還本金總額分別超過20%及35%,而“現有恒大及現有景程票據”約占恒大整體境外債227億美元的84%。
也就是說,恒大的這版重組協議,目前只通過了不足3成的境外債權人。而恒大的復牌最后期限是今年的9月20日,債務重組已經非常緊迫了。
如果恒大汽車未來的股價可以上漲,或許可以吸引更多的債權人同意轉股,所以此時優化“00708”的資產,很有必要。
柏文喜認為恒大此舉可謂是“一石二鳥”。
“恒大目前還有可能翻身,且能拿來說事的項目只有恒大汽車了。但是恒大汽車如果要繼續開發建設旗下的養生地產項目一則分散資源,二則還需要繼續重金投入,很顯然此時已不合適,也沒有能力了。因此還不如將旗下的這些養生地產項目以差不多零代價剝離給已足夠爛的恒大集團,以讓恒大汽車優化資產輕裝上陣,反過來也能有助于推動集團的債權人同意債轉股,將自己的債權轉為恒大汽車的股份,實現恒大化債目標。”柏文喜說。
事實上,整個“00708”過去多年都處于汽車利潤單薄的窘境,恒大汽車暴漲的時候,整個上市公司連一輛車都沒有造出來,100%的概念股。恒大健康最初收購FF的款項,全部來自中國恒大的股東借款。
恒大汽車2020的年報里,全年營收154.87億元,新能源汽車板塊收入僅1.88億,凈利潤—52.2億元。至今恒大汽車都沒有披露2021年年報。
養生谷近300億的債務是如何融來的,也值得細究。一家凈利潤為負的上市公司,是否有如此強的融資能力?
“如果是恒大汽車為債務做擔保的話,那它也釋放不了;如果是恒大集團當初為債務做擔保的話,那么轉到集團反而也比較合理。”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沖分析,“但按照一般邏輯,貸款人肯定是要求集團和汽車同時擔保,那么這個轉讓就只是一個障眼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