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申購取消預繳款制度,除了改變普通投資者打新格局外,對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網下投資者也帶來了沖擊。根據投行發行人士的預測,取消預繳款后,網下機構進入無成本新股配售時代,這必然激發機構的參與熱情。
網下配售變成零成本
根據證監會上周五的公示,取消現行的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將申購時預先繳款改為確定配售數量后再進行繳款。證監會對此的解釋是,巨額打新資金給貨幣市場帶來影響或導致部分投資者賣老股打新股。
來自基金公司內部信息顯示,在預繳款申購新股的時代,以基金為主的網下機構投資者,推出了大量的專門用于打新的產品進行新股申購。而為了讓最終獲配的股份更多一些,這些基金公司還常常從銀行間市場拆借短期資金進行網下新股申購。
“網下新股申購以前就是拼資金規模,資金實力越大,獲配的股份也就越多,在新股不敗的前提下,通過拆借資金放大杠桿打新,那點拆借成本相對于豐厚的收益幾乎可忽略。”廣東地區一家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介紹說。
根據此前的網下新股申購時間表,網下投資者在提交報價和認購股份后,需在申購日(T日)將對應的申購款項打入指定賬戶,直到網下配售結果公布日(T+2日)才返還無效申購資金和配售后多余資金,機構參與網下配售的動輒上億的資金至少有2個交易日的時間成本。
這位市場負責人介紹,以前網下申購資金至少還有2個交易日的時間成本,現如今卻是零成本。
公募社保受益最大
“按照網下投資者分類,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在新規下獲益最大,因為他們享有優先配售權。”一位投行發行人員介紹說。
根據現行的新股發行規則,參與網下配售的投資者主要分為三類:A-1類,即公募社保類;B-1類,即年金保險類;C-1類,即其他類投資者。此三類也是無限售期承諾的主要網下投資者。
保薦人兼主承銷商根據網下有效申購情況按照以下原則配售:同類投資者配售比例相同,且A-1類的配售比例不低于B-1類,B-1類的配售比例不低于C-1類。如果上述投資者有效申購總量大于回撥后網下無限售期的股票數量,則其中不低于40%的部分網下發行股份須向A-1類同比例配售;預設10%的部分向B-1類同比例配售;剩余可配售股份再向C-1類同比例配售。
如A-1類、B-1類投資者的有效申購不足安排數量,按照其實際申購數量在同類申購中足額配售,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可以向C-1類投資者配售剩余部分。
“一句話,就是優先配售給社保基金和公募基金,之后再輪到年金和保險資金配售,最后才輪到其他類型的網下投資者配售。”上述投行發行人員說,按照以往的配售管理,輪到第三類投資者配售的往往最少,第一類的最多。
“在新股上市后賺錢效應不減的背景下,新規后社保基金和公募基金無疑獲益最大。”該發行人員介紹說,這基本是行業共識。(記者桂衍民)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