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舊金山11月3日電(記者徐勇)惠普公司拆分后的兩家“新企業”2日正式運營。其中一家沿用原有縮寫名稱,即惠普。另一家改用原名全稱加“企業”后綴,即休利特-帕卡德企業,簡稱惠普企業。
惠普,以個人電腦及家用、商用打印機為業務,自我定位是“再創造”。惠普企業以電腦網絡服務器、數據存儲服務和商用軟件為業務,定位是“加速(邁出)下一步”。
這些業務定位,尤其是惠普企業的定位,日前以電視廣告形式發布,但華麗的廣告畫面中透露出些許無奈。這一切與惠普前60年輝煌形成對照。
1939年創建的惠普之所以成為硅谷符號,是因為開創了一種創業模式,沿用至今:兩名斯坦福大學畢業生以538美元原始資本,在一間民宅車庫內研發用于電影制作的音頻振蕩器……
這兩名創始人,比爾·休利特和戴夫·帕卡德,是當時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弗雷德里克·特曼的學生。特曼院長倡導以斯坦福名下土地設立工業園區,接納高技術企業,包括惠普。特曼的另一創舉,是為民用技術創始企業爭取風險投資。
校園積聚人才,資金扶持創新,技術轉化產品,形成一種特有“生態”,為10多年后半導體工業興盛創造條件,為硅谷形成埋下伏筆。
惠普以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見長,以生產測試和測量儀器為專長,從音頻到微波、從無線電到醫學監測、從科學計算裝置到激光干涉儀、從個人電腦到噴墨和激光打印機,員工從3人擴充至上世紀90年代后期的12萬人,年營業收入從3.4萬美元增至超過400億美元。
惠普前60年的掌門人是工程師,對技術有“感覺”,對員工有“感情”,對企業、產品和客戶有“忠誠”。
從90年代后期開始,外聘職業經理人接管企業,他們大多是產品銷售和市場推廣“高人”,剝離了最有創新技術含量的測試和測量儀器部門。盡管2008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美元,卻沒有任何一款產品堪稱惠普“獨家”。
一些業界分析師認為,惠普過去10多年錯失兩個機遇:一是互聯網興盛;二是移動電腦和通信融合。
惠普的拆分方案一年前已宣布。今年年初以來,惠普股價跌去30%。在2日拆分后的股票市場第一個交易日,惠普股價略升,惠普企業股價略降。
對于原先惠普的“遺產”,兩家企業無意拆分,似乎都想繼承。惠普實驗室是曾經的新產品搖籃,今后由兩家企業合用。休利特和帕卡德當初創業的那間車庫,現在屬于兩家企業的共同資產。休利特和帕卡德各自的辦公室,與那間車庫距離不足2公里,保持著兩人任職時的原樣,同樣屬于兩個“惠普”的共同資產。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