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養老保險面臨血本無歸可能的部分老人。
11月2日,本報記者接到樂平市市民王先生熱線稱,他跟老伴13年前在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樂平支公司購買了43萬余元的團體補充養老保險,每年都能收到利息,今年合同到期后卻發現錢取不出來,而且有近百名老人與他們一樣,涉及資金上千萬元。當晚,記者從警方獲悉,已立案調查此事。
買保險13年后突然發現錢取不出來
2日上午投訴人王先生介紹,2002年,他購買了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樂平支公司推出的一款叫“團體補充養老保險”的產品。之所以選擇這款產品,是因為其收益相對于銀行來說高一點,一萬元一年的收益大約是250元,以后每年都會遞增,到2015年收益已經漲到了550元。13年來,王先生都能正常地拿到收益,并且一直往里面增加本金,到今年為止投入了43萬元左右。但是,今年發生的一次意外讓王先生慌了神。
“今年,一名在這里購買過同樣產品的老人因為家中原因需要用錢,正好合同到期,準備將本金取出來,卻發現對方以多種理由推脫,最后竟拿不到錢。”王先生說。隨后,他發現在樂平市購買該種產品的大有人在,“他們基本上都是一些退休老干部,從60多歲到90多歲的都有,目前我已經統計了近百人,涉及金額上千萬元。”王先生告訴記者。
老人被告知所有材料都是假的
回憶這些年購買該種產品的經歷,王先生也發現了一絲蹊蹺。
“之前我們剛剛購買這種產品的時候,都是在柜臺辦理的,后來我們每年都會增加本金,卻變成了樂平分公司副經理李長海上門收錢,我們還以為這是人性化服務。對方卻稱是因為系統原因。”王先生說。
事情發生后,老人們第一時間找到了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景德鎮中心支公司的負責人討要說法。
“一開始他們還對我們說老百姓的錢一分都不會少,并保證會在向省公司匯報了以后給大家一個說法。”王先生說,“但后來他們告訴我們,樂平支公司法人代表徐曉明提供的材料和公章都是假的,這是他的個人行為,該法人已投案自首,現在與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沒有關系。”
警方以涉嫌合同詐騙立案調查此事
但老人覺得和保險公司是有關系的。“當時樂平支公司這邊在業務票據上審批一欄有法人代表和經理的簽字,并蓋有樂平支公司的業務公章,這屬于一種職務行為,并且在剛開始時還曾用了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景德鎮中心支公司的財務專章,也代表了公司業務。”王先生說。
2日下午記者趕往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景德鎮中心支公司了解情況,結果卻被工作人員告知公司領導不在,隨后記者希望能夠與該公司負責人取得電話聯系,也被以不方便為由拒絕。記者從其他渠道打聽到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手機,一直無人接聽。
當晚8時許,記者從樂平警方了解到,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樂平支公司原法人代表徐曉明,已被看押在看守所,警方以涉嫌合同詐騙立案調查此事。
文/圖 胡玉柱 江南都市報記者余文斌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