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造科技智能電單車X1
Matti Ounapuu設計的電單車Stigo
本報記者 董禹含
撬動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獲得雷軍、郭臺銘等投資大佬的青睞,拿遍國際紅點、IF等設計大獎,新推出的電單車云馬C1在淘寶眾籌開放預約10天募集資金就突破500萬元……生于1989年末的云造科技創始人邱懿武,帶領他的“互聯網原住民”創業團隊,剛剛在聚光燈下收獲了無數的鮮花和掌聲。
轉折倏忽而至。云造科技首款折疊智能電單車X1被曝“抄襲丑聞”,一下子把這家創業明星公司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想造最懂年輕人的電單車
“你不覺得讓90后騎著笨笨的‘小電驢’滿街跑,特別不搭嗎?”大學畢業那會兒,邱懿武買了一輛電瓶車,覺得很難看。從自己和身邊小伙伴的“痛處”出發,他聲稱要做一款真正滿足年輕人出行需求的電單車。
今年10月15日,云造科技在北京發布新品電單車云馬C1。售價1999元,70公里的續航里程可繞北京四環一圈;根據坡度自動調整動力輸出,上坡毫不費勁;精準GPS定位可記錄軌跡、追蹤防盜……智能的設計和帥氣的外表讓這款電單車備受矚目。
在此之前,云造科技顏值更高的首款折疊電動單車X1早已聲名鵲起:鋁鎂合金車身僅重13.5公斤;2秒鐘輕松疊起,還自帶小輪,可以像一個小行李箱拉著走;配備智能車燈系統,手機APP能查剩余電量……今年5月面市的X1,由投資方之一的富士康負責模具開發與生產管理,已經小批量生產下線。盡管售價高達4999元,X1還是被粉絲們從網上預購了超過8500臺,大大超出目前云造科技的供貨能力。
然而,一條微博的出現,直接扯下了云造科技的光環。
“這家企業公開聲明稱那是他們的原創設計,我非常氣憤。”選在C1發布當天,70歲的愛沙尼亞獨立設計師Matti Ounapuu在新浪微博上表示,云造科技此前推出的另一款電單車云馬X1抄襲了自己的設計Stigo。
在這條微博里,Matti附上了X1樣機圖和Stigo,但沒有給出具體細節。兩者從外觀上看的確很相似。
“我知道我并不知名,希望我的作品能得到別人的基本尊重。”Matti的這條微博獲得了近3萬次的轉發。云造科技創始人、投資人的微博都被不滿的網友攻陷,一時間“創業明星摔下神壇”、“被打臉”等指責鋪天蓋地。
抄襲還是借鑒?
“的確有看到過Stigo這款車,不過并沒有抄襲。”邱懿武第二天在微博上發聲。根據他的說法,在原始結構的驗證中的確看過Stigo在網上公開的圖片,原型車在外觀上確實與其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云造科技在通用結構的基礎上做了重大創新,研發了3代不同的工程機,投入了大量成本,完全是自主設計研發,并保留了研發數據和設計圖紙。
“我們深知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也很清楚界限,什么是借鑒,如何是抄襲。”邱懿武表示。
焦點很快就集中到是否涉及專利侵權上。
云造科技方面表示,已經申請了近10個專利,所有實用新型專利已授權,發明專利也在受理中,這些專利設計涉及車的各個部件和結構的創新;也獲得了歐盟的外觀專利授權,同時在包括愛沙尼亞的27個國家有效。
相比而言,在專利信息上,Matti只表示“Stigo于2013年申請了專利,并得到了官方認證”。至于在何地獲得認證,是什么級別的專利認證,并未具體透露。
云造科技聲稱,在云馬X1量產之前,已委托專業機構為X1做過專業的專利檢索,結論表明,云馬X1并無任何專利上的侵權行為,包括在歐盟地區。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可以明確查詢到的專利信息顯示,Matti提出各項專利申請的時間比云造科技要早,在2014年3月28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已獲得授權;在2014年5月14日申請了發明專利。
云造科技則在2014年11月4日,對一款折疊電動車提出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申請,其中實用新型專利已獲得授權,這款電動車的造型和半年前Matti申請專利的小車很是相似。業內人士分析,設計把關環節,云造科技對專利的審查可能有所疏忽和缺失。
“外形相似,大家看著差不多就是抄襲嗎?”對此,云造科技投資者之一的太火鳥稱,在工業設計領域,外形結構原理是通用的,在發展完全成熟的自行車領域尤其如此。
云造科技也在2014年12月對一款折疊電動車提出了外觀設計專利申請,2015年1月提出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申請。這時候的電動車已經和Stigo在外觀上有了較明顯的差異,腳踏板的位置從支撐桿下面變到下車架上。
“獲得專利授權,不代表不侵權。尤其像外觀設計專利,不需要實質審查,幾乎相當于申請就會獲得。存在這樣的可能,云馬X1獲得專利,也可能使用到了對方專利保護范圍內的內容。這具體要看各種細節,花費一些時間才能得出大致結論。從司法角度上講,細微差異不構成本質區別的,同樣構成侵權。”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趙海生律師告訴記者。
國家知識產權局外觀審查部部長林笑躍稱,不能根據網上的信息,就輕易斷定是否侵權,侵權的判定是個嚴謹的程序,要在檢索分析的基礎上完成。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常亞春認為,如有證據,Matti可以對云造科技的專利啟動無效宣告程序。
記者了解到,在國內汽車業,關于外觀設計的侵權糾紛不斷,如陸風和路虎,比亞迪和豐田,奇瑞QQ和雪佛蘭SPARK都曾對簿公堂,但外觀相似并未被最終認定為專利侵權。
跨國維權引發網絡嘴仗
幾天以來,隨著事態的發展,信息量越來越大。
從時間點上看,Matti在10月9日發布第一則質疑微博,15日發布第二則微博直接點明“抄襲”。然而此時,云馬X1已經在網上預售超過6個月的時間,還在9月獲得紅點概念設計至尊獎,早已聲名大噪。
“X1的設計11個月前早就公布了,但是大量文章以及網絡推手卻在近日的新品C1發布會之際把焦點指向一個去年發布的產品,這不得不讓人懷疑背后推手的商業動機。”在28日發布的聲明中,邱懿武表示。
太火鳥也嘲諷說:“有些人東風都借來了,水軍也雇了那么多,不點把火炒作點東西不是可惜了嗎?”
為什么才來“維權”?為何至今沒有公布更多的研發數據和圖紙?有網友也對Matti提出質疑。
在對Matti微博的大量轉發中,有一個名為鈴鈴科技的企業認證賬號,其產品就是Stigo。鈴鈴科技曾在今年5月對外表示團隊集合愛沙尼亞等國的專家,7月宣布正與Stigo團隊一起研發Stigo智能電單車。
目前,Matti表示正在向相關律師咨詢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遠在愛沙尼亞使我維權不易,但會堅持到底”。
“我們正在試圖聯系對方,探討未來合作的可能性。為了體現我們對知識產權的尊重,我們歡迎愛沙尼亞老爺爺進入法律程序。公司決定,在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結論之前,將暫停X1的對外供貨。”云造科技表示。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