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游客的個別舉動,近日在韓國發酵。
韓國《東亞日報》近日刊登大幅圖片和報道,稱韓國部分店鋪掛出簡體中文“游客禁止進入”的字樣,并渲染中國游客“素質差”。法晚記者注意到,由于這個話題引發的各種爭議性留言較多,《東亞日報》一度關閉了該報道的網上留言。
昨日本報記者試圖聯系這一報道的記者金浩京(音),但其以“謝謝關注”拒絕了采訪。
狠挑刺中國游客攪生意汽車門店貼中文禁令
《東亞日報》報道稱,上班族林某日前在首爾市光化門附近一家高級飯店的洗手間看到吃驚的一幕:男廁所里居然站著7名四五十歲的中國女游客。她們不僅洗手、照鏡子,甚至有人使用衛生間。林某說,這些女游客“理所當然”的態度讓他感覺十分荒唐。
報道里提到,中國游客最近開始增多,部分游客在街上吸煙、亂扔垃圾,甚至高聲喊叫,光化門、清溪川、弘益大學等首爾著名觀光景點的居民和商人對這類不文明舉動十分不滿。
報道指出,27日,位于首爾鐘路區西村附近的一家汽車銷售店入口貼上印有簡體中文“游客禁止進入”字樣的紙牌。該店負責人說:“幾乎每天都有載著中國游客的巴士或中國游客在店鋪前停留,簡直沒法做生意,有些中國人進店閑逛還吸煙。”
引熱議商家做法被指不妥韓“五十步笑百步”
盡管《東亞日報》一度關閉了該報道的網上留言,記者注意到,在轉載該文章的韓媒網站評論版上同樣引發了韓國民眾議論。
有網友對中國游客冷嘲熱諷,認為中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在不少國家都引起過詬病。不過,也有韓國網友認為該商家做法不妥,是以偏概全,并直言“國人也需要自我反省——在中國旅游景點也能看到不少韓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韓國媒體沒必要‘五十步笑百步’,先去韓國機場看看喧嘩吵鬧的韓國人,再說別人”。韓國《京畿新聞》就曾發表社論指出,泰國王宮禁煙的牌子就只用英文和韓文兩種語言標識。
對此,韓國NAVER新聞網引用論壇網友的話稱,出于骨子里的本國意識,當兩個國家的文化和人相“碰撞”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袒護自己,挑對方的錯。實際上,旅游業是最需要包容的行業,什么事情都未必擁有絕對的好和壞。
有原因 國際報道往往存雙重標準
韓國延世大學國際問題中心研究員金凱(音)在網絡雜志中撰文指出,中國強大的國家形象與游客的不文明表現是中國的兩張名片,差異巨大。其實,表現不文明的不止中國游客,但為什么國際報道有雙重標準?
文章認為,媒體對中國領導人正式訪問的報道和對普通中國游客的報道有差異。相形之下,媒體特別愿意報道涉及中國游客的問題和沖突。其實多國游客的表現都很糟糕。2013年,中國孩童留名埃及壁畫事件曝光后,有當地導游指出,古跡上也有英文、俄語、韓文等。然而作為迅速成長且承諾負責任的新興大國,中國面對著鄰國的猜忌,因此在這些事件上容易受到攻擊。從國際環境看,中國游客的個別行為正好給了國外媒體報道的機會。
導游說張貼提醒系個人情緒韓市民不會一概而論
韓國首爾國際旅行社的導游李振碩接受《法制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個人覺得這篇《東亞日報》報道并沒有讓全部韓國人失去判斷,很多人明白這是些個別事件。在韓國媒體對本國人素質行為詬病的報道也是很多的,但大家都知道這不代表所有人。
“我看到報道里那家張貼‘游客禁止進入’字樣的汽車銷售店,是位于首爾鐘路區西村的一處,那個附近有景福宮、韓屋村等景點,有一些旅游大巴停留也是正常的。這其中不光有載著中國游客的旅游車,所以這家汽車銷售店張貼了中英文的提醒字樣應該也有些個人情緒。”李振碩告訴記者,在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疫情過后,韓國更加重視中國游客,向中國游客提供更多優惠政策,自己在旅行社里工作,這一點是明顯感受到的,因此韓國的姿態是非常歡迎中國游客的。
文/記者張潔清實習生林麟趙奇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