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參與扶貧,幫助農民打開了銷路,但品牌弱、質量良莠不齊,脫貧持續性不足。
?把住質量關,要靠標準和管理,由此建立品牌,形成市場美譽度。近期,中國扶貧基金會在四川漢源嘗試建立統一的電商扶貧品牌,用嚴格的標準和流程,管理農戶的生產行為。質量達標,再形成一定規模,與電商平臺對接后就有了更廣的銷路,收入來源更穩定,扶貧效果更佳。
?近年,各大電商企業從自身市場定位出發紛紛布局農村市場,隨之產生的“電商扶貧”效應日趨凸顯。然而,隨著農村網店遍地開花、各類農產品“觸網”銷售,農村電商的零碎化現象日益嚴重,網店所售農產品質量難以保障,低水平同質化競爭也影響脫貧效果。
?近期,中國扶貧基金會與多地開展合作,引導電商扶貧走上高質量“品牌道路”,四川雅安市漢源縣永興村便是其中一個試點。近日,記者在漢源縣進行了調查。
?“觸網”賣櫻桃3天銷售40萬,為農民人均增收600元
?“在以前,這些大櫻桃和蘋果,收成再好、味道再甜也沒用,拉到集市上換不了幾個錢。”漢源縣富莊鎮永興村是個風景秀美的偏僻小村,村民巨汝康望著家中幾畝果樹說,集市上的水果價格常被“二道販子”們壓得很低,農民很難單靠種水果脫貧。
?如今,永興村的果農們已不用再費力趕集市,這里的水果大多已實現了網上銷售。
?這得追溯到今年4月——當時,漢源大櫻桃喜迎豐收,中國扶貧基金會在雅安市群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雅安市扶貧和移民工作局支持下,聯合幾家電商發起“中國好櫻桃”眾籌活動,活動在電商平臺一上線,在最初7分鐘內的銷售金額便突破1萬元。
?“就看到網上的付款金額不停地往上漲,我都看傻眼了。”巨汝康作為農民代表參加了眾籌活動的上線儀式,從未接觸過互聯網的他,被電商平臺的銷售速度當場“震”住了。最終,核心推廣3天的眾籌活動總共賣掉1.6萬斤大櫻桃,銷售總額近40萬元。與傳統的銷售方式相比,僅此一次電商銷售便為果農們帶來人均增收近600元。
?“這種電商模式讓山里山外的需求直接溝通,找到了去除中間環節之后的終端用戶。”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助理王軍表示,農產品“觸網”銷售能一定程度避開農村交通設施相對落后的現實困難:電商模式下,農產品物流化整為零,大大緩解交通落后的壓力。“上萬件農產品一次運出,與分解成無數個速遞包裹出山相比,道路的瓶頸制約會明顯降低。”王軍說。
?電商參與讓扶貧有了“網絡速度”,傳統果農大開眼界。在實現扶貧公益效果的同時,電商也達到了農村網絡布局的目的。“我們免費提供眾籌平臺,實現了平臺下鄉的效果。”參與本次推廣活動的某家電商負責人表示,借公益扶貧的機會拓展農村電商領域,能達到農民、電商和物流等方面的多贏,尤其是電商發展過程中低門檻和低風險的特點非常適合貧困地區。
?網售農產品使用統一品牌,合作社對產品嚴格進行質量管理
?“觸網”的經歷讓永興村村民們嘗到了甜頭,但中國扶貧基金會在調研后發現,網售并不是果農脫貧的根本手段。
?農產品要在電商平臺上找銷路,必須嚴把質量關。以村莊合作為核心的電商精準扶貧之道,最大的機遇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強大購買力,但城里人很難買到讓人放心的安全食品,所以,對高品質農產品還有巨大需求和市場。但現在仍有三個大的瓶頸制約著:以農戶為單位的分散生產的規模,個體經營的質量控制難題和長期以來形成的信任缺失。
?“通過10年的鄉村建設探索,我們得出的認識是:村莊要發展,村民的合作是基礎,融入市場是方向,產品品質是關鍵。我們電商扶貧有一個統一的品牌‘善品公社’,每個合作社按照善品公社的品控體系,通過技術、管理兩個維度的系統性措施,讓農戶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任何單個的農戶都不能違反生產的流程,農藥超標、假冒偽劣等問題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生產達到一定規模,與電商平臺對接,就可更好地解決銷售問題。”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表示,有品質的農產品,網上價格就有保障,農戶的收入也就有了保障。
?“過去村民們都不懂啥叫農產品質量管理,如今農產品上網賣,大家逐漸就有了品牌意識。”永興村村長黃成明表示,自從“觸網”,社員們將越來越多的時間投入到果林的管理上,除草、修枝、護理……努力提高水果品質。
?目前,永興村的櫻富水果種植專合社已被納入中國扶貧基金會電商扶貧扶持體系,在產品品控生產、合作社治理、市場渠道鏈接等多個環節接受基金會系統性幫助。基金會已協調投入60萬元為村里修建氣調庫解決水果倉儲保鮮問題,并先期投入25萬元購置電商運營設備、生產資料及提升冷鏈物流水平。黃成明告訴記者,合作社已派社員在基金會接受培訓和系統學習品質管理體系建設,希望早日將山外的“品牌概念”植入到村里。
?合作社、基金會和電商各司其職,形成共享價值鏈
?截至目前,中國扶貧基金會已在“互聯網+扶貧”模式下,在四川、陜西兩省促成建立15家專業合作社,在品質管理、合作社治理、市場鏈接以及社區服務這四個關鍵環節給予技術和資金支持,僅此一項,基金會今年累計投入資金將達300萬元。
?劉文奎認為,基金會作為公益組織,資金投入低于政府機構,而且規模較小,但具有靈活性強、決策流程短的特點。“公益組織應該善于利用互聯網技術,結合一些有效的新方法,探索新的扶貧形式。”劉文奎說。
?“善品公社是一個運行體系。運營中,我們會對農戶、合作社、渠道、推廣方等相關方分別進行品牌授權。”王軍表示,在電商扶貧中,基金會和電商只需做好幫助提供質量標準和平臺的“第三方”,讓農民專注于農業生產,而由“第三方”負責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做到“各司其職”,扶貧就有了效率。
?“我們正在全國范圍內遴選理念認同、思路認同,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品牌公信力的合作伙伴,整合農資供應、物流倉儲、銷售渠道和運營推廣等資源,借助彼此的資源優勢共同來推動這件事。”善品公社運營總監王光遠認為,扶貧并不意味著什么都要幫農民去做,而是要幫他們騰出時間和資源做他們擅長的事情——農業生產。
?“互聯網正在改變一切,扶貧也不例外。”劉文奎認為,當下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為扶貧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能夠將貧困地區帶入經濟發展快車道。
?“我們的電商扶貧是一個共享價值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基本內涵是‘品質內生化、生產合作化、渠道多樣化和品牌價值化’,農戶通過合作社這一有效的組織載體,按照善品公社的品控體系和生產規程進行生產,基金會依靠成熟商業體系,整合運營、物流、推廣等資源,形成多方共同參與、共同受益的價值體系,這樣的模式其持續性和復制性會更高,扶貧的效果也會更好一些。”劉文奎說。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