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領域再現巨額千萬級罰單。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8月30日,央行上海總部公布行政處罰信息,上海瀚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銀支付”)因違反商戶管理規定、違反清算管理規定、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被央行上海總部處以罰款1406萬元。
同時,瀚銀支付總經理施偉鋒因對瀚銀支付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等違規行為負有責任,也被央行處以罰款10萬元。
從處罰形式和違規行為來看,瀚銀支付被央行采取的是“雙罰制”,在業內人士看來,根據往常處罰案例,瀚銀支付違規行為主要涉及到反洗錢不力等行為。
針對此次被罰具體原因及后續整改進度,北京商報記者多渠道向瀚銀支付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后者回應。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央行一直在強調反洗錢,特別是針對支付機構不了解自己客戶和隨意布放通道等方面查得很嚴,此次被罰說明瀚銀支付存在反洗錢漏洞,需要進一步加強合規意識。
公開信息顯示,瀚銀支付成立于2006年1月,公司總部位于上海,業務覆蓋全國范圍內的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產品包括手付通、笑付通(新型刷臉支付方式)、商訊通(融合多樣化支付模式)、卡樂付(智能信用卡管家)、AIRPOS(NFC支付產品)。
另據天眼查顯示,瀚銀支付由海瀾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后者持股64%,此外,上海有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持股9.99%;瀚銀支付董事兼總經理施偉鋒約8%;瀚銀董事長唐群卿持股約7%,其他股東還涉及深圳市君盛鑄石投資企業(有限合伙)和太合誠信投資有限公司。
在此次被罰前,瀚銀支付曾屢次被卷入跑分平臺等違法業務糾紛中。據媒體報道,有人員參與冒牌“IDG”跑分平臺刷單任務,遭遇騙局資產受損,據其銀行流水顯示,交易對方戶名為瀚銀支付,用戶遂進行舉報并報警。2021年上半年,央行上??偛繉εe報瀚銀支付違規問題作出答復,經查明,瀚銀支付對一家在南京注冊的特約商戶入網審核不嚴,未就營業執照、開戶許可證等材料進行有效核實,存在對特約商戶入網審核不嚴的問題。
針對此事,北京商報記者同樣向瀚銀支付方面求證,但也未獲回應。
“頻繁卷入糾紛、收到巨額罰單,將會對瀚銀支付公司信譽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商譽;此外,也會對支付企業的業務產生影響,尤其是巨額罰單,也會影響當年度的利潤情況。”王蓬博說道。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反洗錢不力已成支付機構受罰重災區,僅今年以來,因反洗錢不力被罰的案例就不在少數。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央行已公布至少38張罰單,其中近30張就包括反洗錢問題。
觀察處罰事由,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照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照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成為機構被罰的“通病”,而一旦構成“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或交易”等情形,一般都是百萬以上巨額罰單。
例如,僅在一個月前,新生支付成都分公司也因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或者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假名賬戶,被罰款864萬元。時任新生支付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總經理蔡青,因對違法違規行為負有責任,被罰3萬元。
在王蓬博看來,瀚銀支付實際上沒有銀行卡收單的牌照,業務更加集中在線上,所以對反洗錢的展開也應該更容易。在他看來,瀚銀支付要多注意商戶的篩選,多選擇合規商戶合作,并加強建立有效的反洗錢技術風控平臺,提升反洗錢效率。
另一行業資深分析人士同樣指出,監管重拳出擊反洗錢違規行為,第三方支付機構還需根據監管指示對癥下藥,及時落實整改各項監管要求;應警惕各項紅線,機構不得挪用結算資金,如發現可疑交易和涉及洗錢、欺詐等風險事件的,需立即采取措施。
在業內看來,后續,支付機構需對照監管開出的罰單查漏補缺;繼續強化反洗錢等合規意識,完善反洗錢機制,建立專業的合規團隊,增強反洗錢等風控系統的設計及甄別能力。行業分化加劇、競爭激烈大背景下,支付機構更當以合規為本,從源頭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強化內控管理,將合規工作抓實抓細。(記者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