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賣場大潤發的門店里,售賣隔夜已有異味的肉?
8月16日早間,“濟南大潤發發臭隔夜肉洗了再賣”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
據《新京報》報道,其記者暗訪大潤發超市濟南省博店發現,在這里,店員每天備貨時最先處理的就是頭天未賣完的隔夜肉:不新鮮、味不大的作為9.9元一斤的特價肉賣;臭味明顯的沖洗去味再上柜臺;發臭變質無法處理的,直接鉸餡兒或灌香腸。
在大賣場領域,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潤發知名度頗高。歸入阿里巴巴系統后,其市場影響力一度得到提升。因此,此次問題被曝光后,不少消費者表示“震驚”。“太過分了,本以為超市品質過硬,老百姓才放心甚至排隊搶購特價肉,沒想到是這樣的臭肉。”“不被曝光,都沒人知道,寒心!”還有消費者猜測,這一情況可能普遍存在于大潤發的其他門店。
或是注意到事件影響較大,此后,大潤發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了相關說明,稱大潤發濟南省博店相關肉品已全部封存下架,涉事員工停職接受調查,門店將立刻進行整改,目前正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檢查和調查。
大潤發相關負責人16日下午也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事件發生后,關于食品安全相關項目,其已經第一時間全國門店展開自查自糾。
被曝出售隔夜“臭肉”
據《新京報》報道,在大潤發超市濟南省博店,每天早上6點到8點,是超市肉品備貨的時間。最先從冷庫里拉出到操作間的肉,并不是進貨時整塊的肉品,而是頭一天沒賣完的。
這些隔夜肉,有些已經有異味,需要優先處理。處理的步驟就是拿起來看一看、聞一聞,沒異味的,以及異味不大的就挑出來放到9.9元一斤的特價檔里銷售。異味比較明顯的,就鉸成肉餡再銷售。
此外,排骨的備貨處理也一樣,異味不大的排骨,都讓剁成小塊作為特價排骨銷售。在這些特價排骨里,有原價29.9元一斤的肋排,也有20.9元一斤的前排,還會有12.5元一斤的腿骨,因為隔夜變味,它們被混在一起堆滿柜臺,標價每斤11.6元。
報道還指出,由于獎金是和銷售額掛鉤的,員工們更傾向于能多賣點兒就多賣點兒。所以面對顧客的問詢,他們經常會用各種理由搪塞過去,也有領班會開誠布公地告訴顧客是“隔夜肉”。
但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在前述記者臥底期間,發現每隔三四天,那些混雜了邊角料和變質肉的冷凍肉糜,就被切成小塊放到大盆里,先鉸成肉餡,再根據肥瘦的不同,按照不同的配方,腌制成一紅一黑兩種香腸料。
這些信息被曝出后,消費者們紛紛炸了鍋。有評論稱“觸目驚心”,表示自己日常吃的香腸就是變質肉,希望相關部門可以嚴查。也有消費者稱,其也曾在大潤發的其他超市遇到類似情況。
一位不愿具名的零售行業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這是行業的灰色面。“很多超市都有,KPI在那邊,這是有時候的必然選擇。”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的隔夜肉事件之前,濟南大潤發才因為群眾的投訴被集體約談。據悉,今年以來,涉及大潤發濟南門店的12345熱線消費者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和網民反映涉嫌消費侵權問題比較集中,反映問題主要為涉嫌銷售超過保質期食品和篡改生產日期食品。根據濟南市市場監管局官方公眾號消息,8月13日,濟南市市場監管局約談大潤發華北總部負責人,同時一并約談近期投訴舉報、網民反映消費問題相對比較集中的歷下、市中、天橋、歷城等區域門店的主要負責人。
在大潤發前述門店的問題被曝光后,8月16日,濟南市歷下區市場監管部門已立即派出執法人員進駐濟南大潤發省博店依法開展檢查調查。對檢查和調查發現的問題,責令其迅速全面徹底整改,對其違法行為將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大潤發在回應中表示,針對媒體就大潤發濟南省博店“肉品銷售”的新聞報道,其深表歉意并誠懇致歉。“大潤發對食品安全及操作流程有嚴格的規范和要求,即日起將在全國門店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對于此事,大潤發誠懇接受媒體和社會大眾的監督和批評,再次誠懇致歉。”
此前已入阿里麾下
對于大潤發這一大賣場品牌,消費者并不陌生。今年7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20年中國超市百強”榜單,其中,大潤發所屬的高鑫零售以1059.89元的銷售規模位居榜首,永輝位列第二位,華潤萬家位居第三位。
公開資料顯示,“大潤發”由中國臺灣潤泰集團于1996年創立,1997年3月即開出了第一家完全由中國人自行設計規劃營運管理的大型超市,賣場融合了傳統市場的新鮮,量販的便宜及百貨公司的舒適便利,以直接生活化的方式為顧客服務。
“大潤發”于1998年7月在中國大陸開設第一家大型超市,是會員制大型連鎖綜合超市??党?span id="xs8nfrid" class="keyword">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持有“大潤發”商標的合法權利,是“大潤發”中國地區總部。中國大陸地區的“大潤發”門店均為康成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所投資設立。
2011年,高鑫零售公司成立,旗下擁有“大潤發”與“歐尚”兩大零售品牌,同年7月在港交所公開上市。
過去,高鑫零售一直被認為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模式,旗下的大潤發、歐尚重點布局有潛力的非一二線市場,從而避開了這些城市租金大漲的壓力,也打下了一定的根基。
記者注意到,截至今年3月底,其于中國共有490家大賣場及6家中型超市。具體來看,其大賣場及中型超市中僅約7.5%位于一線城市,16.5%位于二線城市,46.2%位于三線城市,21.8%位于四線城市,8.0%位于五線城市。
對于大潤發乃至整個高鑫零售來說,進入阿里巴巴體系是一個大轉變。2017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Auchan Retail S.A.(歐尚零售)、潤泰集團就宣布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根據當時的戰略協議,阿里巴巴集團投入約224億港元(約28.8億美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去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擬投入280億港元(約36億美元),直接和間接共持有高鑫零售72%股份,成為控股股東。彼時,互聯網財務與商業邏輯分析師關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因素加速了生鮮在線消費習慣的養成,大潤發、歐尚、家樂福等賣場都有體現;同時大賣場穩定的供應鏈價值仍是線上零售平臺可借鑒、整合的資源,此次阿里進一步控股高鑫零售,與貓超、菜鳥驛站、盒馬等共享供應鏈的意圖比較明顯。夯實供應鏈通過多渠道觸達C端是行業趨勢,不排除未來以這種共享供應鏈為基礎在前端布局更多中小超市業態,并擴大整體配送密度與范圍。”
今年5月,高鑫零售對外發布公告,66歲的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屆齡退休,辭任公司首席執行官,繼續擔任董事會主席。早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此后加入高鑫零售的林小海獲委任為高鑫零售CEO。
對于進入阿里巴巴體系,高鑫零售懷抱著遠大目標。
其在此前發布的業績報告中指出,2022財年,集團將發揮規模優勢和渠道優勢,提升商品力及供應鏈能力,結合阿里的在線運營能力、用戶體量,形成跨時代的能力。其表示,與阿里社區團購業務的合作,是集團擴大供應鏈采購規模,提升品類運營能力和供應鏈核心競爭力的好機會,更是兩個龐大體系向更深入合作邁進的第一步。“未來,我們將把高鑫的門店打造成客戶線下體驗中心,在線業務的物流履約中心;把B2C業務發展為世界領先的生鮮電商。高鑫已經完全超越傳統大賣場的范疇,朝著更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成為新零售的標桿”。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阿里宣布成為高鑫零售的控股股東時,其股價曾一度大漲超過9港元。但之后,高鑫零售的股價表現并不靚麗。截至8月16日收盤,其股價報4.74港元,較之前已經下滑近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