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處罰名單上的常客——迪卡儂,這次被罰的原因涉及到生產問題。6月16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天眼查App獲悉,迪卡儂因未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被罰款5000元。值得注意的是,迪卡儂曾多次因產品不合格、發布違法廣告等問題遭到行政處罰。僅在2020年迪卡儂就已經相繼被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點名產品抽驗不合格。
一直以來,主張壓縮成本、降低價格的迪卡儂依靠低價策略獲取市場份額。不過,在多次被行政處罰后,迪卡儂還能否真正做到低價的同時又保質量成為公眾關注的重點。業內人士認為,迪卡儂的低價策略很容易讓公眾對其產品質量產生疑慮,產品不合格被罰的背后是否是其控制成本過程中在原料、生產等環節出現“打折”情況,從而導致其成品品質在面輔料、染整、縫制成衣的過程中失控?
因生產問題被罰
天眼查App顯示,迪卡儂(北京)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新增一則行政處罰,處罰事由為公司未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違反了《安全生產法》相關條款規定,處罰結果為罰款5000元。處罰單位為北京市朝陽區應急管理局,決定文書號(京朝)應急罰〔2021〕066-G012號。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迪卡儂此前還有多項行政處罰記錄,涉及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發布違法廣告;違反明碼標價規定的其他行為等。
其中,產品質量問題是迪卡儂的頑疾。2020年12月,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迪卡儂(上海)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山東芳菲生態服飾有限公司和武漢明佑時尚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生產銷售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產品使用說明、纖維含量、保溫率項目;2020年11月30日,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檢出,迪卡儂(北京)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石家莊槐安東路分公司銷售、迪脈(上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DECATHLON茄克衫不合格。2019年2月,迪卡儂(上海)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因銷售1147件質量不合格服裝,被市場監管部門罰款超8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
在鞋服紡織行業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看來,未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產品多次抽檢不合格,說明迪卡儂在生產環節管理不嚴格、品質監管不到位,多次出現產品質量問題難免會影響迪卡儂的品牌形象,而一旦品牌口碑受損,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將極為不利。
資料顯示,迪卡儂是一家來自法國的體育品牌零售商,于2003年正式進入中國,并開設了亞洲首家實體概念店。截至2020年,迪卡儂在中國實現集團全產業鏈完整布局,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為全國近400個城市上億人次的運動大眾提供專業產品和體驗式服務。
低價、高質難平衡
雙肩包19.9元、速干T恤29-49元不等、一雙跑步鞋100元上下......說起迪卡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價格親民、產品齊全。
踐行“低價策略”,迪卡儂在中國市場發展迅速。2017年,迪卡儂首次披露了其在中國區的業績。這一年,迪卡儂在中國市場的營收達到105億元,成功突破百億大關。截至2017年底,迪卡儂已在全國超100個城市布局約267家概念商場。
“迪卡儂的低價,源于對全產業鏈的‘掌控’。”戰略定位專家徐雄俊表示,以供應鏈為例,迪卡儂旗下自有的運動品牌的面料,都是經過自己選購后再提供給OEM代工廠商進行加工的。此外,迪卡儂從設計研發生產物流到終端零售,包括服務性的部門、法務、財務都是自己獨立運營,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迪卡儂的運營成本。
不過,低價背后,迪卡儂如何保證產品質量也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據業內人士透露,“迪卡儂可以用同等級最差的材料,做出基本符合使用要求的產品,然后和其他品牌拼價格。以背包為例,織帶用便宜的,線材用股數低的,面料用較次的,但是設計縫合加工等等方面按照比較高的標準來,做出性能不差的產品也不算困難”。
此外,迪卡儂款式老舊也多為消費者吐槽。一位愛好戶外運動的消費者徐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迪卡儂的款式基本沒什么新意,比較老式,每年新款給人的感覺也只是換了顏色,而且迪卡儂是按運動種類設計產品,所以有很多商品款式更適合于歐美人”。
迪卡儂的低價能否真正做到保質?對此,程偉雄表示,迪卡儂的低價產品確實容易出現質量問題,成本控制達到極致就會導致其成品品質在面輔料、染整、縫制成衣的過程中失控。此外,因為價格低廉,用戶可能因“便宜貨”而對迪卡儂功能及質量產生懷疑,影響其商品形象,制約銷售額增長。
針對上述生產問題以及如何保證產品品質,北京商報記者采訪迪卡儂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記者 錢瑜王曉(圖片來源:迪卡儂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