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復星系”又傳來了兩則減持消息,分別是減持了復星醫藥和金徽酒股份的公告。
其實今年以來,“復星系”已經多次進行了減持套現的舉動,開啟了“減持”風暴。
縱觀“復星系”的龐大商業帝國,其涉及的領域不少,其中醫藥和酒的地位不低,所以此次對于復星醫藥和金徽酒減持的動作,業內猜測紛紛,最多的一種說法就是“復星系”缺錢了。
從“復星系”的核心上市平臺復星國際的業績來看,其上半年增收不增利的同時,負債規模也有所上漲,其中短債規模已經無法被覆蓋,且存在兩百多億的資金缺口。
在短債承壓的情況下,市場中猜測其缺錢,似乎也并非是空穴來風了。
“復星系”頻頻減持套現
最近,又傳來了“復星系”減持的消息。
9月2日,復星醫藥發布公告稱,復星國際旗下的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計劃以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不超過復星醫藥總股本3%的A股,即不超過8008.97萬股,減持價格根據市場價格確定。
據悉,這是復星醫藥自上市以來首次遭控股股東主動減持,減持原因為自身經營計劃需要。
在減持公告發出的第二天,復星醫藥的股價便跳空跌停。
在減持復星醫藥的同時,“復星系”另一員大將豫園股份也在同日減持了金徽酒的股份。
豫園股份在公告中稱,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海南豫珠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出售金徽酒13%股份,股份的擬轉讓價格為29.38元/股,交易總價款為19.37億元。
同時其還表示:“此次股權轉讓交易完成后,公司計劃未來6個月內繼續減持5%以上金徽酒股票。”
除了對金徽酒的減持,在今年的8月份和6月份,中山公用也發布公告表示,其股東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兩次分別減持了1475.12萬股和8850.67萬股,各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1.0%和6%。
再往前看,其實今年以來,“復星系”已經連續減持了海南礦業、青島啤酒和泰和科技,加上如今對復星醫藥和金徽酒的減持,有媒體統計稱,“復星系”今年以來通過對上市公司的減持套現已經獲得超100億元。
很明顯,“復星系”如今已經陷入了減持套現的風暴。
“復星系”背后的商業帝國
說到“復星系”,就不得不其背后的商業帝國和其掌舵人郭廣昌。
最開始,復星因國內企業改制面臨著變化的局面,在復星當時的幾位領頭領導的商議下,決定將旗下公司分別上市,打造一個龐大的投資商業帝國。
如今的結果可以看出,他們成功了,而郭廣昌也在2017年一躍成為上海首富。
在當時復星醫藥的前身復星實業上市后,其觸角便延伸到了各個行業之中,陸續收納了豫園股份、上海鋼聯、南鋼股份、海南礦業等公司。在2020年,郭廣昌又耗資超70億元布局白酒行業,相繼拿下了金徽酒和舍得酒業控制權,順利進軍白酒企業。
就這樣,復星從復星醫藥,發展為了“復星系”,據悉,其枝條遍布醫藥、地產、鋼鐵、零售、證券、保險、休閑旅游、體育、礦產、黃金珠寶、餐飲、酒飲、信息、物流等諸多領域,僅僅以其涉及的領域就可以窺探出“復星系”的龐大。
而復星國際的業務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板塊,分別為健康、快樂、富足、智造。其中營收占比靠前的“健康”與“快樂”兩大板塊之下分別是醫藥和酒,可見醫藥業務和酒業務的重要性。
如今的“復星系”一共擁有11家上市公司,在其旗下眾多公司之中,復星醫藥的存在依舊被認為是“復星系”的核心資產之一。2022年上半年,以復星醫藥為首的健康業務板塊,為復星國際貢獻了28%的營業收入。
可見,此次復星醫藥的減持風波必然會受到業內的廣泛關注,再加上“復星系”跨界布局白酒重點之一的金徽酒也遭遇減持,市場對于“復星系”的此番舉動猜測連連,尤其是這兩次都并未在高位減持,反而是兩年以來的低點減持,明顯不符合正常套現的操作,而是透露著回籠資金的急切。
這種情況下,市場中認可度最高的猜測就是,郭廣昌掌舵的“復興系”缺錢了。
一年內應還債務無法覆蓋,評級遭下調
其實從復星國際的半年報就可以窺探出,公司存在巨大的資金壓力。
據復星國際的半年報顯示,公司錄得營業總收入為828.92億,比去年同期上漲17.73%;錄得凈利潤為47.96億元,比去年同期下滑26.18%;錄得歸母凈利潤為26.97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32.6%。
在業績表現增收不增利的同時,公司的債務壓力也不容忽視。
半年報中披露,復星國際的負債總額從去年中旬的5858.77億元上漲到今年中旬的6511.57億,同比上升11.71%。
其中,流動負債合計3753.95億元,同比去年中旬上漲了22.86%;非流動負債為2757.61億,同比微降。
負債規模增長的同時,復星國際的一年內應還債務規模更加引人矚目。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復星國際的短期借款為1236.92億元,比去年中旬的956.94億元上漲了29.26%,漲幅度不小;一年內應還的應付貿易款項及票據為156.97億元。公司一年內應還債務規模為1393.89億元。
同期,復星國際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71.13億元,無法完全覆蓋公司的一年內應還債務,且存在222.76億元。
如此大的資金缺口,可見復星國際的債務壓力有多大,流動性降低自然也就被懷疑缺錢了。
不久前,穆迪發布了對復星國際的下調評級報告,將復星國際的企業家族評級從Ba3下調至B1,評級展望為負面。
穆迪表示,本次評級調整,主要基于對復星國際外部債券市場再融資環境的擔憂。
在債務承壓的情況下,市場對于“復星系”缺錢的猜測似乎得到了一定支撐,但其頻繁拋售股權套現的真正目的恐怕也只有其自己知道,而龐大的復星帝國,如今似乎進入了風雨交加之中。(邱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