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A股市場改革“試驗田”,科創板從無到有,積極探索,不斷引領制度創新,為資本市場發展持續注入動力。
資本市場共享科技發展
三年來,科創板為A股市場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兼權益投研一體化總監曾鵬用一組數據展示了科創板取得的成績。“目前科創板已上市420家公司,首發募資總額6411億元。同一期間,創業板上市381家,首發募資總額863億元,科創版融資制度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其次,科創板定價效率較高,體現為價格發現的實現周期比較短。“主板企業新股上市后往往要經歷從連續漲停到巨額換手跌下來再逐步穩定的一個較長過程,才能實現交易價格的穩定。而科創板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有利于新股充分換手,盡快形成市場合理價格。”
曾鵬強調,科創板吸引了大批有科技含量的上市公司。科創板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為重點扶持方向,但并沒有脫離我國現有的產業分工體系,而是為投資者補全了主板公司在科技產業鏈上的空白。
萬家科創主題基金經理李文賓認為,科創板開板以來取得了重大成果。首先是注冊制試點的推行,使得企業上市過程更加透明、可預期,真正起到了鼓勵創新的作用。其次是促使一大批處在行業技術前沿、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科技類企業上市,充分發揮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再者,市場化詢價、突破市盈率限制、競價交易漲跌幅比例20%等創新制度設計使得發行定價更加市場化,交易機制更加靈活,市場博弈更加充分,真正發揮出資本市場價值發現的功能。最后,科創板允許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架構企業和紅籌企業上市,拓展了資本市場的包容性,提高了直接融資的比例。
南方科技創新混合基金經理王博認為,科創板新股近半年來出現了較多的破發案例,這可以看作新股定價市場化的重要體現。“市場化制度下,價格會圍繞公司價值波動,理性看待新股破發是科創板市場化制度的重要體現。”
繼續提升科創板流動性
降低投資者參與門檻
科創板取得重要成果,對于未來的發展,多位業內人士建言,應進一步完善科創板相關制度,其中,提升流動性是各方最為關注的焦點。
王博表示,科創板的推出是時代的必然,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的必然要求,是資本市場助推科技創新潛力釋放的必然要求。在當前時點,應當重視科創板的流動性。“2021年9月之前,創業板和科創板的換手率基本上同向一致變動,且顯著高于上證和深證主板市場。2021年10月份以后,伴隨著市場震蕩下跌,各主要市場的換手率均出現回落,科創板下滑最多,換手率幾乎與深證主板市場相當,顯著低于創業板市場。流動性的下降是導致板塊跌幅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重要因素,后續可在完善做市商制度等方面適當增加科創板的流動性。”
曾鵬則建議降低投資者參與科創板投資的門檻,在提升科創板流動性的同時,讓更多的投資者能夠參與并分享科創板投資的制度紅利。在供給方面,也希望能推出更多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優質企業登陸科創板。
此外,加大科創板退市力度及信息披露節奏也被不少投研人士提及。
在銀華科創主題基金經理唐能看來,科創板注冊制加強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對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更大,擴大了漲跌幅范圍,讓買賣雙方交易更加充分等。他建議未來繼續加大科創板改革力度,深化注冊制,增加市場化力度,加快上市速度和加大退市力度。
李文賓建議,科創板在信息披露方面應與其它板塊區別開,根據科創企業科技屬性強、技術更迭快的特點加強信息披露的明確性和及時性。
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指出,未來,科創板相關制度規則的創新依然會向市場化、法制化方向推進,減少行政干預,提高市場包容性,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高科技上市公司與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融資雙方的博弈與合作;同時,結合運行過程中發生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建設完善相關制度框架,維護市場應有的原則、規范和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嘉實基金大科技研究總監、基金經理王貴重表示認同科創板注冊制改革方向,即監管機構主要負責監管,定價則交給市場,通過市場化的手段進行更充分的定價,將會更高效的服務實體經濟,助力科技創新企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