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滬市總體表現強于深市,漲跌不一,滬指上漲0.84%報3597.04點,創業板繼續收跌1.51%報3138.8點,半導體大跌無疑是拖累因素之一。
今日股市仍是“眉飛色舞”,新能源還是資金的寵兒,“吃藥喝酒”等大消費則“趴著起不來”。而年內不斷抬頭的半導體近日不斷回調,今日也列入大跌名單,這主要受大基金紛紛減持消息影響。在此背景下,有投資者發問:半導體板塊能否砸出黃金坑進而抄底呢?
半導體股價大跌
截至9月2日收盤,電子(申萬)板塊跌逾1%,北方華創跌幅超過8%報317.08元/股。半導體個股跌幅靠前,賽微電子、韋爾股份等7只半導體個股跌幅超過5%。
概念股方面,第三代半導體概念今日跌幅超過2%,31只相關個股下跌。中芯概念收跌1.98%,33只相關概念股收跌。
三安光電今日收跌1.36%,昨日受減持消息影響跳水重挫6.66%。根據公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基金”)將通過競價交易減持不超過8959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2%,減持時間為2021年9月24日至2022年3月23日,減持目的在于實現股東良好回報。
有投資人士告訴記者,大基金減持消息對股價難免有影響,但是減持也有自身需求,并不意味著不看好。
年內公告減持13家企業
《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獲悉,截至9月2日公告,年內大基金共計減持13家上市公司,減持目的包括自身經營管理需要、實現股東良好回報、投資資金安排等,(擬)減持股數占總股本比例在1%至2.1%區間,大多數為2%。
截至當前,大基金已通過集中競價完成減持兆易創新、晶方科技、安集科技、太極實業4家企業股份,還有9家上市公司正在實施減持中。比如瑞芯微,大基金計劃減持時間在2021年8月4日至2022年1月31日。
減持消息對股價難免產生震蕩,減持公告首日股價大多出現較大跌幅。其中,三安光電、國科微、通富微電、長電科技減持公告發布后,首日股價跌幅均超過5%。
上半年業績向好
2021年上半年電子板塊業績表現不錯,整個板塊上市企業歸母凈利潤總計同比增近93%至1016億元。就細分領域半導體而言,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達154%,其中主要得益于集成電路和分立器件業績的上漲。
從板塊估值來看,整個電子板塊最新市盈率PE(TTM,整體法)為45.58%,其中半導體最新市盈率PE(TTM,整體法)為77.73%。
從半導體指數走勢來看,5月上旬至8月初大漲,8月中旬后震蕩回調,近日回調明顯。
記者翻閱券商研報獲悉,半導體行業依然高景氣態勢,中報業績向好,繼續保持關注。湘財證券表示,2021年芯片市場需求強勁,助推半導體龍頭企業營收上行;國家政策支持疊加國產化替代加速,加快國內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發進展,長期利好產業發展。
就近期整個市場表現而言,格上財富研究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進入9月,市場仍然延續結構性行情,未來市場不可避免地將會加大震蕩。經濟下行壓力未來或進一步強化,但持續下行的經濟會帶來流動性寬松的預期,目前貨幣政策寬松信號較強,需關注政策面的態度。后續A股市場整體波動幅度將加大,需更加謹慎。在熱點輪動快、市場分歧大的時期,建議采取防守策略,均衡配置,強化估值的概念,成長與價值要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