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基金二期又出手了!
6月7日晚間,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下稱“華潤微”)發布公告稱,計劃與國家大基金二期及重慶西永共同投資建設12寸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產線項目,項目計劃投資75.5億元。
受上述消息影響,華潤微6月8日開盤漲超9%;截至當日收盤,公司股價收報67元,總市值為884.46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在全球晶圓廠迎新一輪擴產周期的背景下,此次合作或能為上市公司增強擴產動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投建12寸晶圓生產線
公告顯示,華潤微全資子公司華微控股擬與國家大基金二期(全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重慶西永(全稱“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簽署投資協議,發起設立潤西微電子(重慶)有限公司(下稱“潤西微電子”),注冊資本擬為50億元。
據悉,潤西微電子將投資建設12寸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產線項目,項目計劃投資75.5億元;其中,華微控股擬以自有資金出資9.5億元,出資完成后占項目公司注冊資本的19%。
公告強調,潤西微電子建成后,預計將形成月產3萬片12寸中高端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產能力,并配套建設12寸外延及薄片工藝能力。
IPO日報注意到,重慶西永過去十二個月內為公司控股子公司重慶華微的股東,同時國家大基金二期與國家大基金一期(華潤微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也存在關聯關系,因此兩者都被認定為是華潤微的關聯方。
上市公司表示,“本次對外投資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和適度擴大功率半導體產能規模,增強公司市場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公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本次合作還建立了相應的退出機制。據披露,自潤西微電子成立之日起滿六年后,國家大基金二期或重慶西永有權要求華微控股收購屆時持有的全部或部分潤西微電子股權。
迎新一輪擴產周期
與華潤微類似,在全球晶圓廠處于大規模擴產周期的背景下,許多半導體行業的公司也正在積極擴產。
據披露,中芯國際于2020年底表示,計劃與國家大基金二期成立合資企業,業務覆蓋包括生產12寸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2021年3月,公司又與深圳政府擬共同出資建立深圳中芯,重點生產28nm及以上的集成電路和提供技術服務,旨在實現最終每月4萬片12寸晶圓的產能,預期將于2022年開始生產。
實際上,除了中芯國際之外,企業諸如長電科技、通富微電、晶方科技等封測廠先后發布擴產計劃;半導體設備平臺型廠商北方華創于2021年4月宣布擬定向增發募資不超過85億元,用于投入半導體裝備產業化基地擴產項目、高端半導體裝備研發項目、高精密電子元器件產業化基地擴產項目等的建設中。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國家大基金二期“攜手”華潤微加碼功率半導體,也體現了這一細分領域需求的提升。
近年來,功率半導體的應用領域已從工業控制和消費電子拓展至新能源、軌道交通、智能電網、變頻家電等諸多市場。
根據Omdia數據,2019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約為456億美元,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461億美元;2019年中國的功率半導體市場占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的38%,達到173億美元,2024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90億美元。
記者了解到,作為一家處于功率半導體細分賽道的企業,華潤微目前擁有6英寸晶圓制造產能約為248萬片/年,8英寸晶圓制造產能約為144萬片/年;受益于較高的行業景氣度,公司2020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5%,扣非后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也同比大幅增長了313.52%。
一位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近年來中國功率半導體增長較為迅速,國產替代空間的可能性比較大。”
國聯證券認為,此次華潤微聯手國家大基金二期擴產,一方面能夠保證高景氣周期下公司持續的成長動力,另一方面從全球范圍來看,12寸中高端功率半導體產能稀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或有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