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款普惠家庭信托來了!
5月27日,建信信托推出國內首款普惠家庭信托——“愛予信托關愛成長系列”,設立門檻最低可為40萬元。
近年來,普惠金融得到了從中央到各界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與發展,金融如何普惠大眾、服務大眾成為一個重要課題。而記者采訪了解到,從信托公司角度,一直在用相對較為傳統的金融方式服務于B端客戶,C端客戶則以超高凈值客戶為主,其實是相當小眾的。
不同于超高凈值客戶,對于中端財富群體來說,在財富管理方面,是有些類似于紡錘形中間的群體,其實有著非常大的體量。
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如果說資產管理行業的特點是通過把凈值做高,在相關風險等級下盡力給到客戶最好的回報,那么對于普惠家庭信托來說,重點則是幫助客戶把家事規劃好。
具有他益性質
建信信托財富管理事業部執行總經理魏樹謙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國內,暫時還無法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將信托等同于投資產品的認知,這也與集合信托產品已被多數高凈值客戶熟知有關。而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委托人和受益人是同一人,我們通常稱之為自益信托;在監管體系下則稱之為資管產品。
而當委托人和受益人并非同一個人,在收到委托后,則需要受托人把資金或者說是信托財產在將來按照特定的目的交付、分配給受益人。“這種情況下的委托人和受益人并非同一人,也就是他益信托。”魏樹謙進一步指出。
記者了解到,他益信托的作用也可以理解為基于相關架構對信托財產進行定向的傳承、分配以及資產隔離。而普惠家庭信托也是他益信托的一種,用來進行傳承和定量分配。
對于設計普惠家庭信托的初衷,魏樹謙指出,在了解客戶訴求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現一些痛點是通過保險贈與和遺囑沒有辦法完全解決的,比如委托人在生前把自己的財產做定向的、針對未來的分配規劃。此外,很多中產家庭在創業之前也會需要對家庭的一部分財產做隔離保護,比如進行子女教育這部分資金的提前儲蓄,并且放到信托里面隔離。
“事實上很多類似這樣的需求,不只是高凈值客戶有,中產階級和大眾客戶的需求也比較迫切,并且是沒法通過其他手段完美解決的。”魏樹謙對記者強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切實地意識到,需要信托來提供方案,并且去實實在在地解決一些社會問題。
基于這些訴求,愛予信托目前發布的是關愛成長系列,聚焦在子女的利益保護方面,受益人主要是子女,或者是孫子女。
據魏樹謙介紹,建信信托開展家族信托比較早,也積累了較多的高凈值客戶在財富規劃方面的案例。因此,在總結相關案例的基礎上,也梳理出來一些能夠提供給中產階級的方案,比如,對于中產階級非常關注的子女利益保障,可以在傳承方面為其提煉出相關方案。
“因此,對于普惠家庭信托,起點上我們也定得比較低,為40萬元,并希望將來在整個運作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實現線上一體化的辦理方式,也讓中產階級能夠在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在線上就可以獲得相關解決方案。”魏樹謙表示,同時普惠家庭信托也希望能夠進一步滿足對家庭財產進行長期投資管理的目標。
更加關注普惠
“近年來普惠金融得到了從中央到各界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與發展,金融普惠大眾、服務大眾成為一個重要目標。而從信托公司角度,一直在用相對較為傳統的金融方式服務于B端客戶,C端客戶則以超高凈值客戶為主,其實是相當小眾的。”建信信托黨委副書記、總裁孫慶文表示。
孫慶文進一步表示,所以在信托如何發揮本源并回歸普惠方面,我們希望通過降低門檻,做到真正為大眾服務,并進行了一些探索。
以“愛予信托·關愛成長系列”為例,就是在普惠信托層面做了一些嘗試。“傳統的家族信托是1000萬元起步,我們這款家庭信托產品是40萬元起步,大大降低門檻的同時,又享受家族信托的架構,包括風險隔離、財富傳承、靈活機制等,完全享受這樣的功能。”孫慶文表示。
那么,普惠家庭信托和家族信托的客戶是否可能發生重合?或者說,二者之間最根本的區別是什么呢?
對此,孫慶文告訴記者,發展普惠家庭信托的初心并不能完全從財富管理方面來看待,而是從基于家族信托相關服務的一個安排上出發,能使尋常百姓家也可以享受到家族信托的定制服務。當然,這個定制服務中可能含有財富管理部分內容,主要根據客戶的需求具體來看。
“從底層來看,普惠家庭信托也帶有一定的標準化色彩,這也方便信托公司進行迅速的推廣和運用,因此,其與家族信托完全的定制化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孫慶文進一步指出。
建信信托副總裁、首席投資官王業強指出,“我們希望能夠解決社會的痛點。而普惠家庭信托畢竟是個全新的概念,對于后續的運營,我們希望能夠跟著客戶的需求走,并努力地做下去。”
王業強也對記者坦言,對于普惠家庭信托,目前并沒有特別看重商業目的。
“如果說資產管理行業的特點是通過把凈值做高,在相關風險等級下盡力給到客戶最好的回報,那么對于普惠家庭信托來說,重點則是幫助客戶把家事規劃好。”王業強進一步指出,“我們不想引導客戶說這是一個高收益的產品。資產配置方面,會通過做好在權益、債券、衍生品等方面的分散配置,對標較為穩健的收益。”
對系統要求高
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孟憲石指出,不同于超高凈值客戶,對于中端財富群體來說,在財富管理方面,是有些類似于紡錘形中間的群體,其實有著非常大的體量。那么,這一部分群體由誰來提供服務,至少從信托公司層面,以前的重視程度是不夠的。
“信托并不只是一個固定收益的產品,而是一種保障、一種架構。”孟憲石表示,當然,普惠其實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也不需要一次把門檻降到特別低,人們對新事物也是有一個從認知到接受的過程。
據建信信托方面透露,為了使普惠家庭信托能夠實現客戶在手機APP上一次完成信托計劃設立,其做出了大量的系統方面的開發改造。而這項功能之前在信托行業較為傳統的“低頻”、“大額”展業模式下,運用其實并不普遍。
“在金融科技的應用方面,建信信托從多年前就開始投入相關財力、物力、人力,并建設了中臺,進行前端用戶體驗的改造等。”建信信托方面表示。
魏樹謙告訴記者,以本次普惠家庭信托為例,也對門檻進行了較為明顯的降低。“其實一直以來我們也在思考,如果要實現對于大眾或者中產客戶全方位的服務,對科技能力以及線上管理中后臺數據的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并不低”。
“特別是對信托系統的投入,面對C端客戶,沒有金融科技的支撐,相關業務會很難做。”孫慶文進一步指出,如果說以前一兩百戶的大客戶業務還可以通過人工方式來做,那么面對未來幾萬戶甚至幾十萬戶的業務量,傳統的系統和業務流程則難以滿足需求,因此必須用系統來支撐,包括線上預約登記、線上定制化服務等方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把普惠做好”。
在中國信托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蔡概還看來,未來人們在家庭財富保護和傳承方面的需求有望激增。而家庭信托將以財產規劃、風險隔離、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公益慈善等為主要目的。
“此外,私益與公益相結合,將成為家庭財富管理的主要趨勢。”蔡概還進一步指出,家庭財富的傳承,包括物質財富的傳承和精神財富的傳承。“十四五規劃”里面提到要發揮第三次的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的格局。
“信托公司開展相關業務的時候,除了提供私益信托服務以外,還可以提供公益信托服務,特別是慈善信托。”蔡概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