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記者從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處獲悉,上周(5月17日至23日)集合信托成立市場熱度下滑,發行市場也有所轉冷。
在業內人士看來,集合信托產品的發行正在逐漸回歸正軌。投向金融領域的產品募集保持相對穩健,成為集合信托市場的重要支撐。
從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來看,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年化預期收益率已連續四周維持在7%下方。
上周市場熱度有所下滑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數據顯示,上周共有298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環比減少20.95%;募集資金152.39億元,環比減少30.4%。
多數投向領域的集合信托產品募資規模下滑,其中,投向金融領域的產品募集保持相對穩健,成為集合信托市場的重要支撐。
具體來看,金融類集合信托募集資金85.46億元,環比減少11.93%;房地產類信托的募集規模40.23億元,環比減少43.9%;基礎產業類信托募集資金12.77億元,環比減少59.3%;工商企業類信托募集資金6.95億元,環比減少63.08%。
發行方面,上周集合信托市場有所轉冷,產品發行規模大幅下行。
據悉,上周共38家信托公司發行集合信托產品255款,環比減少41.78%;發行規模401.94億元,環比減少31.78%。
平均年化收益率連續4周低于7%
收益率方面,上周成立的集合信托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有所下行,為6.82%,環比減少0.17個百分點;集合產品周平均期限為2.1年,環比增加0.2年。
記者注意到,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年化預期收益已連續四周維持在7%下方。
“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表現出下行的趨勢,但并不明顯。”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另據記者從中國信登處了解到,2021年一季度新增集合資金信托產品加權業績比較基準為6.27%,同比下降17個基點,實體經濟信托融資的成本在持續下降。一季度新增浮動收益率類信托產品規模占比44.21%,較去年同期上升25.27個百分點。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在全部存量信托產品中自然人投資規模為3.5萬億元,呈持續上升趨勢。從一季度新增信托產品的投資者情況來看,自然人投資規模同比增速接近20%。
中國信登方面指出,總體來看,以固收類型為主的資金信托在轉型過程中保持了相對“穩健、安全”的優勢,信托行業呈現出更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態勢。
新業務領域機會與風險并存
“2020年以來,融資類信托壓降進一步倒逼信托公司開辟新業務領域,非標轉標趨勢日漸明朗,而且在持續的壓降融資類信托業務過程中,這種進程只會加快,不會放緩。”資深資管研究員袁吉偉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那么,伴隨著非標轉標的進一步推進,信托公司目前普遍關注的問題有哪些?
某滬上信托公司財富管理部門從業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信托客戶普遍風險偏好較低,因此,對于信托公司來說,在凈值化產品的銷售過程中,回撤管理被視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這也考驗著產品的風險控制和銷售合規性”。
“以證券投資類業務為例,信托公司目前較為關心的是其突破口何在以及如何管控該類業務的風險等問題。”袁吉偉對記者進一步指出,事實上,這也是監管部門以及投資者較為關心的方面。
袁吉偉指出,對于證券投資信托業務來說,產品是關鍵。與非標業務不同的一點是,證券投資業務中,明星經理和明星產品往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針對剛剛起步發展證券投資信托業務的信托公司而言,需要做好產品體系演進路徑。”袁吉偉告訴記者,目前來看,信托公司比較合適的路徑是在債券投資方面,從現金管理類產品入手,能夠與一般銀行理財、公募產品形成差異化。
“而且如果能夠在非標投資等方面進行混合投資,也有利于提升收益。”袁吉偉進一步指出,從股票投資方面看,信托公司較少參與二級市場的直接投資,而是優先選擇打新、指數增強、TOF等能夠有效分散風險、平衡收益和風險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