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和行為對慢病的影響占到60%。而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過程中,臨床醫生的建議很重要。”8月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在題為《‘營養與疾病預防培訓’受歡迎》的文章中,詳細報道了由中華預防醫學會發起、葆嬰公司獨家支持的“營養與疾病預防”全國醫生繼續教育項目(NDP),并呼吁社會對慢病防治給予更多關注。實際上,一段時間以來,除人民日報外,包括網易新聞頻道、鳳凰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中國網、中國財經時報等眾多主流媒體都對NDP項目進行了相關報道,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股關注慢病防治的熱潮。
NDP項目始于2013年,旨在大范圍培養具有正確營養知識的臨床醫生,通過普及傳遞科學的營養和疾病預防知識,糾正不健康的飲食行為,進而有助于改善慢病發生發展的狀態,為降低與營養相關的慢性疾病發病率做出貢獻。7月18至19日,NDP在鄭州的培訓班正式開講,這是今年該項目落地活動的第四站。從2014年開始,NDP項目陸續在石家莊、成都、青島、大連、南京、杭州等8個城市開展了落地培訓,得到了當地醫療衛生界的廣泛關注和極大歡迎。作為該項目唯一支持單位,葆嬰是一家專門從事母嬰和家庭營養健康事業的外資公司。在該公司的企業文化中,世界上不再有痛苦和疾病是他們的愿景。
中國新聞網在報道NDP寧波站培訓時說,在場的醫護人員都非常認同營養在疾病預防中的地位,表示愿意參與更多類似的培訓會議,愿意加強營養等方面的知識,以便日后更好的為患者服務。據中國財經時報網記者調查,葆嬰為了協助推廣NDP項目可謂不余遺力,自項目啟動以來,葆嬰組織開展了“做健康事業先做健康人”的志愿者活動,發動公司員工和遍布全國23個大中城市的數萬名葆嬰志愿者帶頭學習,帶頭宣傳,與中華預防醫學會一道為提高整體國民的營養素養作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在我國,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井噴態勢。慢病已經開始侵襲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甚至30多歲青年人都有因慢病致死致殘的。”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在NDP項目有關會議上介紹說,截至2008年,全球5700萬例死亡者中有3600萬例系非傳染性的慢病。而預計未來20年,40歲以上慢病人數將增長2至3倍。慢病造成許多人的生命質量低下,很多家庭因病致貧,給家人帶來沉重負擔。
數據顯示,我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占總死亡的85%,也就是說,每10個死者中,就有8人因慢病而死。除遺傳因素外,慢病最大的致病因素就是不良生活習慣。慢性病造成的負擔占我國總疾病負擔的70%。我國現有超過1億高血壓患者,1.2億的肥胖患者,9700萬糖尿病患者,3300萬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其中,65%以上為18—59歲的勞動力人口。此外,相關危險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比如,近3億人抽煙、80%的家庭食鹽攝入超標,18歲以上成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不到12%。這些數字說明,我國慢病防控的任務仍然很沉重而緊迫。
如此現狀讓人擔憂,但慢病是可防可控的。王隴德指出,有80%的心腦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壓,以及40%的腫瘤,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是可以預防的。他還提出改變人們生活方式預防慢病的過程中,醫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我國的醫務人員,特別是臨床醫務人員所撐握的慢病預防知識還不足,一旦誤導患者影響就會很大。
葆嬰公司市場部經理陳曉洲表示,各個醫學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營養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相當一部分醫生即使在臨床一線工作多年,對營養與疾病的認知程度還需要專業指導。“因此,NDP項目的培訓就顯得非常有意義,因為它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整個國民健康的水平,這也是葆嬰全力支持這個項目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