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站在普通投資者的角度分析,普通投資者在本次中石化混改中其實并不孤立。
過去,因資金門檻等因素的制約,絕大多數的普通投資者無法參與到這類投資。然而,就本次來說,普通投資者也能夠輕松參與到中石化的混改項目中。
值得注意的是,嘉實基金及其子公司嘉實資本作為參與引資的機構,與之相關的嘉實元和基金的投資門檻僅為10萬元,發售規模為100億元,其中50%的資產將投向中石化銷售公司的股權,但存續期為3至5年。
顯然,嘉實元和基金不僅開創了公募基金投資非上市股權的先河,同時還為普通投資者建立了參與中石化混改的最低門檻。
中石化“摸著石頭過河”,成為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鋒,其積極影響確實值得肯定。不過,因其尚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必然會涉及一定的風險。至此,筆者郭施亮認為,中石化本次混改其實還是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如下。
其一、獨立董事能否盡職盡責履行義務存疑。
正如上文所述,中石化銷售公司董事會將由11名董事組成。其中,中石化派出董事4名,投資者派出董事3名,職工董事有1名。此外,還設置有3名獨立董事。
按照比例來看,獨立董事在11名董事中占據了3個席位,對董事會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獨立董事如何才能盡職盡責履行義務,如何防止利益輸送等問題就值得社會思考。
其二、董事會中的股權占比規則發生改變,雖說創新,卻不能忽視其潛在的巨大風險。
按照規則顯示,民營資本原本僅占30%,但實際上在董事會中卻擁有高出30%的股權占比。而中石化原本控股70%,卻因11名董事中,僅占據4位,其話語權被大幅削弱。
提升民營資本在董事會中的話語權是合理的。但是,盲目提升民營資本話語權,同時卻大幅削弱集團的話語權,可能會出現一些無法估量的風險。至此,在董事會中,各方的話語權設置需要三思而后行。
其三、中石化混改打響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槍。但是,因其涉及的利益鏈條巨大,難免會觸及相關利益者的利益紅線。因此,中石化混改的真正落實力度仍然有待觀察。
開弓沒有回頭箭,中石化“摸著石頭過河”,打響了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槍,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同時,這也是敢于突破傳統、沖破利益紅線的勇敢做法,這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