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9日,中國石化發布公告稱,公司全體董事于當日審議并一致通過了《啟動中國石化銷售業務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的議案》。然而,歷時多月,經過多項的籌備工作,中石化混改終于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據消息顯示,9月14日晚間,中國石化發布公告稱,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與25家境內外投資者于9月12日簽署了《關于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擬由全體投資者以現金共計1070.94億元(含等值美元)認購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據此估算,銷售公司的股權價值超出市場預期,達到3570.94億元。
顯然,中國石化本次出售銷售業務板塊的部分股權,意味著其在大型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開了先河。與此同時,本次中石化混改也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一次并購。
從具體數據分析,本次增資完成后,中石化將持有銷售公司70.01%股權,25家投資者持有29.99%股權。其中,在最終確認的25家認購機構中,國內投資者12家,投資金額590億元,占比55.1%;產業投資者以及與產業投資者組團投資共9家,投資金額為326.9億元,占比30.5%;同時,惠及百姓民生的投資者有4家,投資金額320億元,占比29.9%。此外,涉及民營資本共11家,投資金額382.9億元,占比35.8%。
值得一提的是,這25家投資者分別包括了保險公司、私募股權基金、跨界產業資本等,而復星、騰訊、海爾等9家產業巨頭及嘉實基金、中國人保等也囊括其中。
由此可見,中石化本次混改涉及的規模頗大,而參與本次混改的不僅有國有資本、民營資本,而且還有社會資本等。
針對本次中石化的混改盛宴,一方面掀起了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河,另一方面,卻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實際上,中石化的混改無論對中石化集團,還是對機構及普通投資者都具有很深刻的意義。
首先,站在中石化的角度分析,擬借此次混改,通過引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的體制機制,從而激發企業的活力,最終實現管理能力及執行效率的同步提升。
這里,主要涉及兩大方面的改革。其一是新董事會的設立;其二就是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
針對前者,據消息稱,中石化銷售公司有望在今年10月底設立新的董事會。而銷售公司的董事會將改變以往的格局,即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實行治理。其中,銷售公司董事會將由11名董事組成,而中石化派出4名,投資者派出3名,職工董事派出1名。至于獨立董事,將設置3個名額。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成立的董事會中,為了強化民營資本的話語權,將大幅削弱中石化的股權占比,而大幅提升民營資本的話語權,這是一大創新舉措。
針對后者,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將有效打破國企高管由中組部、國資委直接任命的傳統選拔機制。
據悉,目前中石化銷售管理有限公司已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易捷副總經理等9名非油業務職業經理人,此舉屬于中國石化首次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
除此以外,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引資涉及的領域眾多,這其實也可以理解為中石化的戰略性布局。未來,中石化有望呈現出更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再者,站在25家機構的角度分析,其積極參與本次混改,其考慮的因素主要離不開幾大方面。
其一、布局中石化銷售公司的上市預期。
事實上,中石化銷售公司的上市預期已經相當清晰。近期,中石化集團董事長傅成玉公開表示,中石化銷售公司董事會成立后就會研究和計劃上市的事宜。同時,近期中石化集團也表示,本次增資完成后的3年后,若銷售公司并未實現上市,如投資者轉讓銷售公司股權,中石化有優先購買權。
不可否認,布局中石化銷售公司的上市預期,將有望為相關參與資本帶來可觀的投資回報。再者,因中石化屬于混改首單,很大可能會存在政策等優惠,至此也會為相關的參與機構帶來理想的投資回報。
其二、機構成為中石化的戰略投資者不僅能夠享受其上市帶來的收益預期,同時還能夠享受更多的資源、信息,以更好地擴展機構自身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