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票據產品
高風險高收益
近期的定期理財市場,出現了很多另類理財產品。互聯網票據產品異軍突起,甚至高達7%的預期收益率成為市場“新寵”。
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的興起源自銀行承兌匯票市場上的結構性問題。很多人會問,什么是票據理財?以京東的小銀票為例,企業需要現金,拿著銀行承兌匯票質押給京東融資。經過檢驗票據真假后,根據出票金額確定融資金額和期限,然后由京東發布該票據理財產品。產品到期時,企業獲得兌付后,歸還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
互聯網金融平臺一般從企業直接拿票,同時也可以在票據中介和銀行拿票。目前從相關產品收益率來看,從5.5%至8%之間。收益從哪里來?舉個例子,某匯票金額100萬,1年后到期,企業當前急需資金,把匯票押給互聯網平臺借錢,按照貼現利率是6%計算,企業現能夠借到94萬,到期后企業歸還100萬,如果企業不還,憑票可以到銀行兌付,再還給投資者本金和收益。
風險點:票據真偽、平臺信用都頭疼
風險與收益總是對等的,在上述模式中,最大的風險就是票據的真偽。票據鑒定是一件很專業的事情,市場上虛假票據盛行,票據真偽尤其是克隆票的鑒別就是一件頭疼的事,非專業的機構一般都不具備這種能力,有些甚至就是虛假票據的制造者。另外,票據質押融資是最簡單的模式,如果再涉及委托貿易付款和信用證循環回款,并加入票據中介,其中的風險就不可小視。此外,票據理財除了持有人的違約風險外,票據理財平臺的信用風險也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