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路線明晰
中石化的專業化重組始于2012年1月。當時中石化在“2011年度工作會議上”確定了對集團公司旗下“未上市的同類資產進行專業化重組”的戰略目標。專業化重組成為傅成玉任期內的核心戰略。
第一個被專業化重組的便是旗下龐雜的煉化工程業務。中石化重整了旗下10家全資子公司,于2012年9月掛牌成立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8個月后,中石化煉化工程(2386.HK)便成功在H股實現IPO,并成為當時港股最大的IPO。
重組后的中石化煉化工程在2013年實現總收入約435.72億元,歸屬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人民幣36.57億元,同比增長10.2%。
“在經過專業化重組后,煉化工程的資產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這也是傅總極力推動這項改革的初衷。”上述中石化內部人士稱。
此后,中石化對旗下的不同類別的資產均進行了“分門別類”的重組,推動這些存續優良資產上市則是既定戰略。
不過,針對推動石油工程類資產上市的路徑一直撲朔迷離,在中石化內部也一直在討論和確定過程中。
事實上,對于中石化石油工程借殼上市的方案,江鉆股份曾被認為是更適合的殼資源。5月28日,江鉆股份與*ST儀化兩家子公司雙雙停牌。
江鉆股份全稱江漢石油鉆頭股份有限公司,系亞洲最大的石油鉆頭制造商,曾隸屬于中石化江漢石油管理局。
在江鉆股份停牌后,業界曾一度認為中石化會將石油工程類資產借殼江鉆股份實現上市。
如今,隨著*ST儀化將被注入石油工程資產厘定,江鉆股份將成為石油工程機械類資產的整合平臺也逐漸清晰。
2013年1月,中石化對旗下的石油機械類資產進行了專業化重組,在武漢成立了中石化石油工程機械公司(下稱“中石化石油機械”)。
該公司的資產包括江漢石油管理局的第三石油機械廠、第四石油機械廠、沙市鋼管廠、石油機械研究院以及江漢石油管理局持有的江鉆股份和四機賽瓦公司的股權都被納入到了工程機械公司的重組范圍內。
4個月后,中石化便將江漢石油管理局持有的江鉆股份67.5%股權劃轉至中石化石油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江鉆股份的控股股東也變更為工程機械公司。
此外,中石化還在今年3月份對旗下非油品業務進行了重組,成立了易捷公司;7月則對潤滑油業務進行了重組,成立潤滑油公司。
“潤滑油和非油業務的目標都是上市。除了這兩個外,可能還要包括催化劑公司,它們也正在向總部申請重組上市。”中石化內部人士稱。
至此,中石化專業化重組的路線已經明晰,中石化欲打造一個上市公司群,里面囊括了上下游各類資產。
“未來,在經過專業化重組后,中石化可能會出現6~7家上市子公司,既包括已經上市的煉化工程,也包括石油工程、石油工程機械,以及潤滑油、催化劑、非油品(易捷)業務等。”上述券商分析師說。